【非遗评选】江华瑶族自治县:神州第一瑶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

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五岭北麓,潇水源头,是镶嵌在湘、 粤、 桂金三角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幅员3248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1个林业采育场,人口45万人,其中瑶族人口25.7万人,占总人口的57.1%,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瑶族自治县,被誉为“神州第一瑶城”。

“口传心授” 传承 “活态”文化

江华瑶族自治县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居住在江华的瑶、汉、壮等民族的人民用自已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智慧创造灿烂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表现独特。

当前,面临着来自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持战,江华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保护状况堪忧。该县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为此,该县在以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以“口传心授”的方式由民众集体创作,在民众中世代传承,为民众所享受,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活态”文化。包括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戏曲曲艺、民间信仰、民间知识、传统医药、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等。并且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瑶族长鼓舞异彩绽放

江华瑶族长鼓舞是瑶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瑶族人民为人类文明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2002年8月,在江华瑶族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该县文化局投入170万元的资金,创办了以传承和保护瑶族长鼓舞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江华民族艺术学校,选拔一批有文化、有事业心的年轻人来学校学习瑶族长鼓舞,请瑶族文化专家、学者、民间老艺人授课,培养瑶族长鼓舞的传承人。

2004年成立了以研究瑶族长鼓舞为主要内容的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研究学会,组织瑶族文化研究人员到瑶族民间中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观研究,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又以理论指导瑶族长鼓舞的实践。并且通过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湖北卫视、湖南经视、永州电视台、人民日报、湖南日报、永州日报等多家媒体和报刊杂志,对长鼓舞进行宣传。

科学规范“非遗”保护

2009年,江华瑶族自治县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计划》,明确了普查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范围、任务要求,确保了普查工作的有序开展。2006年,江华瑶族长鼓舞成功申报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7年,将长鼓舞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长鼓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又将《盘王大歌》、《串春珠》、《瑶族医药“脉通贴”三联一体疗法》、《江华炮节》、《瑶族婚嫁歌堂》等五个项目成功申报永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代表作名录,并且《盘王大歌》和《串春珠》被列入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通过筛选评定,公布了27个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自2006年以来,全县投入6370万元资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其中县财政投入42万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整理、抢救和项目申报工作;县财政投入42万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整理、抢救和项目申报工作;县财政投入30万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节目创作编排工作;县财政投入18万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推介、交流工作;县财政投入65万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课题研究、征文、比赛、编辑出书工作;县财政投入20万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工作;县财政投入80万元,用于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员和培养瑶族文化艺术人才;县财政投入120万元,用于举办6次民族民间文化旅游节活动;吸纳社会资金6000万元,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培育出了瑶妹子、凤妹子服装加工厂、江华瑶族织锦加工厂等一批生产性的典型,开发了以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为重要内容的秦岩、九龙井、盘王殿等旅游景点景区。

近年来,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走在了永州市乃至湖南省的前列。

【大公网湖南频道记者侯润滋 整理】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