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非遗】彭延坤:在长沙弹词的“边缘”守望
【背景介绍】
长沙弹词: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流行于湖南湘江、资水流域的长沙、益阳、湘潭、株洲、浏阳等地。它的唱腔早期比较简单,以板式变化体为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吸收一些民间小调和戏曲唱腔,成为板“长沙弹词活化石”彭延昆在演唱式变化体与曲牌联套体相结合的曲调形式。有“八板九腔”和“九板十三腔”之说。50年代以后定名为“长沙弹词”。
他年近八旬、一袭墨镜,双目失明。从未进过学堂,却通过“旁听”私塾涉猎广泛,擅长即兴评唱。在长沙人眼里,长沙弹词就等同于彭延坤,他是2009年曲艺类唯一一位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的传承人。
弹词,依托茶文化而繁荣发展的技艺
长沙弹词源于道清,也称道情,用长沙俚语说唱。长沙弹词在清同治年间就已经形成。初以鼓板唱道情,清代戏剧家杨恩寿的《坦园文录》中,曾详细记述了长沙弹词先人张跛在1863年(同治二年)演唱《刘伶醉酒》时的情形: “以板鼓唱道情”、“惟妙惟肖”。
1904年,长沙辟为商埠后,茶铺茶馆居全省之首;抗日战争后,长沙茶馆仍有百余家。长沙人坐茶馆,不仅有香茶的诱惑,美点的享受,更为其乐无穷的是聊天和听书。当时长沙城里的说唱艺人有四五十个,有20多个茶楼设场,日、晚两场,每场听众百人。在所有书场中,以火宫殿书场最为有名,说书、弹词艺人在火宫殿搭棚演出,1940年后,设有3个书棚,可容纳听众200多人。
20世纪20年代中期,长沙艺人周寿云、舒三和等进入茶馆茶社“坐棚”说书。50年代以后定名为“长沙弹词”。长沙弹词在“文革”后迅速衰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长沙弹词才重获新生,当时长沙还剩下20多名弹词艺人。
“后继无人、青黄不接”
谈及长沙弹词,彭延坤用“后继无人、青黄不接”来形容这门技艺的现状。彭老告诉记者,9岁起,他就开始接触弹词,当起了“民间艺人”,穿梭于长沙至湘阴轮渡上说唱。然而几十年后的今天,曾经被人热捧的长沙弹词却已少有问津。
“艺人文化底蕴不深厚,不能与时俱进,唱不出应景时代潮流的段子。”从艺60多年的彭延坤惋惜地说,国内一些曲艺界名家很多都曾向他拜师学艺过,但最后专注从事弹词文化工作的却微乎其微。采访的间隙,彭老的妻子谭玉清不时递过一些药丸给他,“这是洋参丸,为了保持中气必须得用这个!”据谭玉清介绍,彭延坤以前唱一段弹词只需要吃两颗丸子,现在却要吃上七八颗才能唱完。身体每况愈下的彭老坦言,这也直接造成了他在收徒过程中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原因。
长沙弹词如何更好的传承?
“汉末华佗死前写下千卷医书,希望狱卒能继承自己的医术,可是无人敢接受那些医书,他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心血化作灰烬。”彭延坤告诉记者,在新型娱乐方式的面前,以传统文化为积淀的长沙弹词难免有些黯然。如今,几乎只剩下他独自守候着这片“园地”。然而即便如此,彭老仍旧不愿意放弃对它传承的意愿。每次表演后,他都会让老伴收录下所有的影像数据,自己刻制成光盘进行保存。
据介绍,2010年彭延坤在法国举行的中国曲艺节上表演的一段《宝玉哭棂》获得了大赛银奖。“但是,我现在在长沙的表演机会越来越少了。”彭延坤坦言,由于弹词起源于茶馆,以至于现在几乎没有一个合适的场地提供给他表演。除此之外,彭老也很希望能够在晚年多奉献出自己的时间,来面向全社会召集有兴趣的年轻人学习长沙弹词。“我希望政府能够出资在一些老街里搞个店面定期的进行弹词表演,一方面能增加街道的文化气氛,一方面能够宣传弹词。”另外,也可以将它引入到动漫、话剧等现代文化元素里,让各个年龄层的观众能够多一些机会了解长沙弹词。
责任编辑:八寶钿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