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两位“国宝级”民间故事家

【人物档案】

江帆,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民俗学会副会长,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成员。先后获“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学术成果多次荣获省级和国家级奖励。

民间故事家谭振山

4月中旬,以唯一个体项目入选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宝级”民间故事家谭振山逝世。沈阳的江帆教授第一时间赶往新民市罗家房乡太平庄村,送“老叔”最后一程。

说起会讲1000多个民间故事的谭振山,能讲述锡伯族先民鲜卑人部落生活长篇口头叙事的何钧佑,许多人都知道他们是辽宁省鼎鼎大名的“国宝级”民间故事家。但是,少有人知道的是,发现并保护了这一座座民间宝库,并成功将其推向世界的,是一位名叫江帆的大学教授。

江帆对辽宁省著名民间故事家谭振山长达24年的追踪研究,在国内外颇有影响。二十多年间,她无数次脚踏泥泞的乡路,往返于城乡之间,不仅住在老人家中进行调查研究,还数度将老人请到自己家中小住,与这位普通农民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在江帆的不懈努力下,1992年,她与谭振山受到日本学术界邀请,赴日本出席“世界民话博览会”,谭振山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唯一走出国门到海外讲故事的故事家。2006年,在我国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谭振山的口头文学”作为唯一的个人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民间故事家何钧佑

三年前,江帆得知于洪区马三家子有一位84岁的锡伯族老人何钧佑,能讲述多部由其家族口头传承下来的反映锡伯族部落时期生活的长篇叙事作品。江帆登门调查核实发现,这是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线索,但何钧佑老人年事已高,且生活非常贫困。在她的积极推动、谋划、指导下,于洪区文化部门组织专业队伍对这一文化展开了抢救性保护。江帆将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研究生培训后组织了3个调查组,历时3年,整理出版了两部60余万字的《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目前,第三部也将付梓。

目前,“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已入选沈阳市及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又成功入选我国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