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青花 且藏且珍惜

      雍正一朝虽历时仅短暂的13年(1723-1735年),但瓷器造型却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雍正瓷器素以雅致精细著称于世。从景德镇青花瓷器看,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雅"字来概括,与康熙青花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隽永的风格。如果说康熙青花富有阳刚之气,那么雍正青花则更具有阴柔之美。所谓阴柔之美,即雍正青花的造型构成一种优美的艺术形态。这种优美的风格表现在:雍正青花一般比较小巧。所谓"小",只是相对而言,而且指的是同类器物的相比,这时的器物较之前朝作品的体积来得娇小玲珑;"巧",是指雍正瓷器的造型包含着一种精细、灵秀的内涵。雍正青花的胎体一般都比较薄,有些薄胎器物更是精巧到几乎不见胎骨。雍正青花小件造型的精到,就在于细部处理得好,整体效果完整、精致,因而显得造型有精神,使人感觉耐看。严格来说,雍正青花造型的形体比例关系不如康熙青花来得严谨,有些作品显得单薄,但论精细则胜过康熙造型,雍正造型所追求的灵秀达到了理想效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总体看,有清一代,雍正瓷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构思别致,每件器皿都有多种式样。小件器皿线条柔和含蓄、轻巧俊秀,追求实用与美观的统一。大件琢器端庄典雅,讲究线条变化,质朴古拙,刚中带柔,注重上下比例之间的协调、空间关系的适度、整体的统一,可以说厚重古拙与轻盈秀丽兼而有之,达到了"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的程度。同时雍正的仿永乐宣德青花名品,也可谓惟妙惟肖,除略欠自然以外,其它诸如小釉泡、橘皮纹、人工浓色堆点等特点(仿苏麻离青效果)均恰到好处。此外,雍正还仿烧明代成化、正德、嘉靖、万历青花,也是极具水准。比如雍正仿成化青花的色调淡雅宜人,几乎以假乱真——可以说雍正瓷器的高仿水平达到了历代之顶峰。然而,雍正青花瓷在模仿前朝名品的同时,"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翻新了更多的花样品种,源于模仿却超脱模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瓶撇口,细长颈,腹下渐敛,圈足外撇。器身绘瑞兽灵芝,画工清秀,端庄大气,青花发色沉稳,画工随意洒脱,线条流畅,饱满圆润,胎釉俱佳,轮廓线柔韧,直中隐曲,曲中显直,呈现出端庄婉丽、清雅隽秀的风韵。底足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雍正朝官窑瓷器以造型端庄、做工精细著称。此瓶造型秀丽,构图疏密得当,工艺精巧。青花画风仿明永乐、宣德风格,以点染的重笔模仿铁结晶斑点,于清秀中显露出古朴刚劲之风。图案中的瑞兽,灵芝等,在传统文化中均属于吉祥图案,寓意福寿吉祥。此瓶为雍正官窑青花瓷器的杰出之作。

 

      据广州隆盛市场部刘总介绍:雍正青花瓷器拍卖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架势,尽管第一名6799多万元的地位还没有被撼动,但成交价排行榜上的数字屡屡被刷新,2004年时一件雍正青花五蝠九桃纹橄榄瓶以1170.8万元即可占据雍正青花拍卖纪录头把交椅多年,7年过去了,如今最高价也几乎涨了7倍。究其原因主要是御制瓷器及工艺品一向是工艺水平的极致表现,雍正皇帝对瓷器的喜好与要求,更是促进了工艺水平的发展。雍正御制瓷器做工精致,选料考究,绘工细腻,布局生动,工匠们更是不惜人力、物力对其进行打造,一直可遇而不可求,并且有一定的保值功能。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