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稀世和田白玉山子摆件

      新疆和田玉以质地细腻致密、纯洁浑白,如油脂一般的品质,而闻名中外,更以高贵、儒雅、神圣被列于中国四大名玉之首。中国自古有爱玉的传统,早在新石器时代,新疆和田玉就被发现并使用,把它作为神圣、护佑“仙石”,敬奉朝拜。自古就有戴玉可消灾避祸,又可敛财纳福的传说。
   
      在中国玉文化渊远流长的历史中,精美绝伦的山子雕刻,代表了玩玉的最高水平。明清时期的“大山子”,只有在宫廷能见到,如今依然矗立在北京故宫的和田白玉山子,民间至今还未有超出他的。现在随着我国的国力增加、经济繁荣,新疆白玉山子开始在市场出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此件藏品“琴棋书画山子摆件”材质就取自新疆和田,颜色以白色为基础,底子略显青灰,局部带有褐黄色的石皮,质感致密细腻,有油蜡般的光泽。在灯光下,玉质如少女肤色滋润,又如小孩光滑的皮肤,由内而散发出的韵味,令人赞叹不已,此摆件的玉质与光泽颜色与北京故宫清代大山子是一致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玉不琢不成器”,一块好玉的价值既在于玉质,更在于后人的雕琢。此摆件依原石的形状,巧用玉质的自然呈色,雕琢一件依山而行的山石小景,有高山嶙石、古柏苍松,又有小桥流水人家。人物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琴、棋、书、画,雕刻七位人物,象征文人高士脱离凡间喧嚣,隐居山林,与山为伴,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种发璞归真、亲近大自然,正好是现代人提倡的生活,清末民初的山子摆件,早为我们设计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强大的生命力。

       本次御宝轩展出的和田白玉“琴棋书画”山子摆件的制作工艺繁简结合,大片山脉和古柏苍松采用镂空雕,人物、小桥流水采用深浮雕,草皮景、山石纹路采用浅浮雕,砣工手艺利落流畅,前后场景交代清晰,层次分明,小中见大,粗中见细,有身临其境之感,更有“鸟鸣林更幽”的意境。这种借用宋代文人山水画的布局,传统国画的表现手法,雕刻山水摆件是极具生命力的。因此,他必然会得到爱玉赏石藏友的追捧。
责任编辑:小迪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