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仍处投资价值洼地
近年来,古籍善本也成了拍卖市场上的一个热点。然而到目前为止,在古籍收藏大家王德眼中,古籍仍是一片被低估的价值洼地。
2012年,在艺术品收藏越来越热的中国,古籍善本成了拍卖市场上的一个话题焦点。先是由海内外孤本、宋版《锦绣万花谷》全八十卷领衔的179部近500册“过云楼藏书”以2.162亿元的高价被整体拍卖,它们不仅是传世孤本,也是目前海内外所藏部头最大的完整宋版书,保存了大量失传古籍中的部分内容。此后,八百二十三部近万册,估价过亿元的“广韵楼”藏古籍善本也在2012保利秋拍亮相,其中最重要的《钜宋广韵》最终以3000万元落槌。
一时间,古籍善本收藏市场的价值潜力受到了不小的关注。然而目前为止,古籍收藏市场在圈内人眼中却仍是一片被低估的价值洼地。用古籍收藏家王德的话来说:“一些古书的价值本应是比字画都要高不少的。”
从个人兴趣到收藏大家
王德的身份可称得上是国内古籍收藏的大家,对古籍的钻研、对市场的认识都在圈内是出了名的,而这最初就源自他的个人兴趣。从高中起,王德就对古典文学等领域十分喜爱,在大学里用奖学金到上海古籍书店买书更是他最主要的业余活动,“虽然我是学建筑的,但当时对古书却已经要用‘沉迷’二字来形容了。”
然而工作以后,虽然在收入较高的建筑单位就职、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王德却有一段时间不再热心于淘买古籍。原来,随着90年代市场的变化,古籍书店中古书的价格猛涨了不少。王德回忆说:“有一次去看发现翻了一番,一下子觉得古籍这东西怎么变这么贵了,这今后可负担不起了。”于是乎,王德便有几年与古籍及其市场行情“脱节”的日子。不过,他与古籍的缘分却并没有因此就结束。
199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古籍重回了王德的视野。“当时工作了几年,发现对建筑业始终提不起兴趣,正值事业的彷徨期。”王德告诉记者,就在这时,他从一个古籍收藏的同好那里得知,自己早年花20元买下的一套古籍,已经可以卖出500元的价格。“500元?别开我玩笑了!”回想自己当年的反应,王德也有些忍俊不禁。而就是这一“惊”,让王德隐隐地感觉到了古籍收藏中巨大的潜力。思前想后,王德放弃了原本安稳的工作,一头扎进了古籍的收藏与经营当中。这一回,他更是真正走进了古籍收藏的大门,最后一步步地成了今天古书收藏中的大家。
不同时期关注点不同
而一聊起古籍收藏的具体内容,王德一下子变得滔滔不绝起来,仿佛要把古籍收藏的方方面面一口气地“倾囊相授”。手稿、信札、碑帖、稿抄本、批校本、官刻、活字、版画、精刻本、珂罗版……说起其中的任何一样,王德都仿佛有说不完的一二三四。
王德告诉记者,一般宋元版的古籍是圈内公认最好的,明清的许多优秀古籍都会以宋元版为范本进行刻印。当然,过高的价格和过少的存世量使得宋元版古籍成了市场上可遇不可求、非一般人能企及的稀世珍品。而对于大部分藏家来说,明、清、民国等时期的各类古籍则是市场上流通的主力军。具体来说,不同时期的古籍则都会有各自不同的关注点和热门种类,这与当时的技术发展、时代性也有密切的关联。
比如,考虑到乾隆皇帝对古籍的大规模搜集和整理、收藏,业内统一把清朝乾隆60年前的古籍都归为善本,之后各时期的古籍则视情况而论。这其中,乾隆所藏的、盖有“乾隆五玺”印章的善本就会因此比普通善本翻上好几倍:“可能后者卖三五万元,前者就能上百万元。”
再比如到了民国,采用铅印等传统技术的古籍反而会比许多明、清时期的同类藏品更受欢迎。原来,民国时由于西洋新的印刷技术传入,低水平制作的古籍纷纷采用廉价的新技术,而唯有水准高、版本好的古籍才会仍使用旧有技术,反而变相地淘洗出了不少精品佳作。
其余的,具体还有明朝的白米纸、版画、套印本;又或是清朝的精写刻本、殿版书、活字本等等,都是各个时期受到收藏爱好者追捧的几大类别。“每一个都能说上好一会这样那样的由来、特点、故事。”仿佛是因为不能一口气都说尽,王德显得颇有些意犹未尽。
版本为王 价格偏低
谈到影响古籍价值的因素,王德告诉记者,版本是最主要的,没有确定版本就无从定价。像是早期的抄本,若是根据原版书手抄、又出自名家之手,可能就价值千万元;而如乾隆年间活字印刷的程甲本,市面估值则在300万元左右;一般的清抄本呢,保养良好的也只有几十万元。“形象点讲,同样一部《红楼梦》,曹雪芹的手稿、早期的印刷本和解放后书店里卖的,能一样吗?”王德笑着说。
即使是同样的版本,由于印刷的版次、纸张墨水的好坏也会进一步影响其价格。“初印本清晰,后印本就会逐渐模糊。”王德介绍说,除了版本之外,保存的品相如何也是一个很大的区别因素。进一步的,还包括名家收藏过、名家写过题跋等等附加价值。虽然古籍中有着无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不可替代的价值,从目前市场表现来看,其价格和市场认知度均还较低。其实在过去,好的古书在价值上本是高于书画和瓷器的,如1949年前一套宋版书的价格就远高于宋画、宋瓷。但如今,书画、瓷器的爆炒却衬托出古籍市场的冷清,应有的收藏及文献研究价值也未被足够重视。对此,王德也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越来越多地人了解古籍、关注古籍真正的价值。“当然,古籍的价格也正在、并且会继续一步步走高。”王德最后分析说:“而这样一条价值回归的道路,才能让古籍的收藏和流传有序起来,更可以挖掘并保护好古籍中所包含的那些历史与文化价值。”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