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代的老古董你还收藏着吗?

搬了三次家,换了三个书柜,29岁的“时候来了”一直保留着小学时代的老古董:课本、算盘、油印试卷、小学生守则……为什么留着?他自己也说不上来,但每次翻开这些老物件,就像时光穿越,现在想来是多么宝贵的回忆。
搬家多次丢不下儿时老物件
“时候来了”姓何,今年29岁的他即将奔三。和很多同龄人不同,他的书柜里摆满了老物件。
“小时候,妈妈总把我的书放在碗柜里。”何先生记得,那时,他家住在南岸上新街,家里的碗柜贴着四四方方的白瓷砖,很干净,可是没有柜门,过不了多久,书本就蒙上一层灰。于是他央求妈妈买了个两开门的小书柜。
这个小书柜用了近20年,里面东西也越来越多。2003年,何先生工作了,他搬到南坪,妈妈说,把所有课本全部打包卖给收废品的阿姨,何先生没舍得。今年5月,何先生搬了新家,他还是舍不得这些东西,又买了个三开门的大书柜,老物件一件没丢掉。
老课本勾起美好回忆
在这些老物件里,何先生最舍不得的,是小学12册语文课本。那是六年制人教版的,教材封面的彩图和教材内页的插图充满了“小时候的味道”。
没事的时候,何先生也会翻翻这些课本,当年的经典课文就会浮现在脑海:像《皮球浮起来了》、《司马光砸缸》、《坐井观天》、《伟大的友谊》……
何先生记得,在龙门浩小学念一二年级时,每天放学,老师都会将学生们留下来,做完作业才能回家。
“那时,坐公交车回家要1角钱,黄老师总会给我们发钱坐车回家。”何先生说,读书时,他不是拔尖的学生,也不算聪明,想起老师无尽的关爱和公平的对待,心里总是特别温暖。
小学数学课本还差一本
至今,何先生仍与小学的同学、老师们保持联系。每次同学聚会、看望老师,他都会特意带上保留的小学课本、算盘、油印试卷、小学生守则、毕业考试试卷等等,和老师同学们分享当年那些珍贵的回忆。
“最遗憾的是,小学12册数学课本只有11册。”数学课本也是六年制人教版,第一册是1983年11月第一版;到第十二册时,是1995年4月第三版。不过,其中的第十一册没了。
何先生很想凑齐这套数学课本,这几年,他去过重庆出版社、重庆图书馆,还去过重庆书城、陈家湾旧书市场、中兴路跳蚤市场,依然没有买到这本20年前的课本。如果读者朋友有这册书又愿意帮何先生,请与本报热线966966联系。
老课本让市民回忆旧时光
昨天,在南坪东路一个露天茶馆里,接受采访的何先生抱来的一大叠老课本,也吸引了不少市民注目。
“我当年也用这套课本。”牵着女儿的周先生翻看着这些课本。他说当初搬家,中学小学的所有课本全部卖掉了。
何先生说,他保留这些老古董,更是在保留对过去时光的回忆。正如六年级上册课本的一篇文章《幸福是什么?》课本里的回答至今也不会过时,启蒙课本给了他对生活最初的理解。
新闻链接>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实行小学5年制教育,1982年北京、天津、上海、浙江联合编写的六年制小学课本投入使用,开始实行12年制,小学6年,中学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则分别为五年制小学和六年制小学编写课本。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全国开始逐步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一版是在1983年11月出版,其后几次再版,沿用多年,1994年前后曾经更新过。且各地教材并未统一版本,所以时隔十多年后,这些老教材并不容易找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