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雕刻高层论坛成功举办

此次论坛由台北故宫博物院著名玉器研究专家邓淑苹女士分别就明清宫廷及民间玉器的主要特点,“子冈”玉对当代制玉的影响,历史上的用玉思想及用玉习俗对当代制玉的意义等课题作了精彩演讲。

进入21世纪,苏州的经济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随着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玉器和玉器艺术品开始进入民众生活。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弘扬,收藏活动的兴盛,促使人们对有着数千年历史的玉器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并拥有了更为广泛的民众基础。

此次高层论坛也吸引了众多热爱玉器的人士参与,邓淑苹女士首先围绕真假子冈的课题做了深入的讲解。她介绍,明清六百多年的玉器发展过程形成了以“粗大明”为特征的北方风格,16世纪中叶,随着江南经济力量的提升,南方“苏作”玉器形成并一度发展繁荣,其中以陆子刚玉器为最上品,从而对于陆子刚本人的传说也在当时越演越烈。

“十六世纪晚期至今,四百多年‘苏州陆子刚传奇’故事的发展,反应中国爱玉圈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对于“子冈玉器”的谜团,邓淑苹认为目前仍在“真正破晓前的时刻”,而从陆子刚同时代的文人描述中可以推断“子冈玉器”的基本特征——“法古旧形、滑热可爱、工致侔古”。邓淑苹还为现场嘉宾展示了目前收藏在台北故宫的15件“子冈玉器”的照片,嘉宾们纷纷拍照珍藏。

近年来,中国工艺文化城不断加快产业平台建设,发挥工艺美术产业集聚区的优势,打造工艺美术品牌,吸引了500多户工艺品商家入驻,成为吴中区乃至苏州传统工艺文化集中展示的重要平台。几年来,中国工艺文化城先后投入10亿多元打造中国工艺第一街、呈辉艺术馆、中工美珍宝馆、光福核雕城、大师工坊等一系列平台,逐步形成了以玉雕、核雕、红木家具、织绣等工艺门类为主的集聚区,同时还建设了会展中心、五星标准的樨雅呈辉艺术酒店等配套设施。

经过3年的发展建设,项目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与日俱增,通过举办一系列大型工艺会展活动,有力提升了项目的人气,商业氛围日益形成,“文化磁场”效应逐步显现。目前,中国工艺文化城正在积极创建国家3A旅游景区,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努力成为苏州文化旅游“新名片”。

责任编辑:jan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