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七旬老人收藏6000余件“红色收藏品”

新疆七旬老人收藏6000余件“红色收藏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老人向记者介绍他的“红色收藏品”。 杨喆 摄

在新疆南部新和县住着一位不平凡的75岁老人艾则孜·艾迪里斯,说他不平凡是因为他曾在帕合特勒克村做了25年的书记,带领村民发展农业,更不平凡的则是他的“红色收藏室”。

9月16日,记者来到老人艾则孜·艾迪里斯家中,进院门左手可看到两间小屋,墙上红色牌子上写着“‘领袖在我心中’红色收藏室”。

走进小屋记者发现,里边可供人行走的空间很小,已被各种红色收藏品挤得满满的,其中包括领袖像章、革命书籍、领导人照片、报道重大事件的报纸等,共计6000余件,这两间房子里的收藏品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艾则孜·艾迪里斯坐在书架旁对记者说,他在1岁时就失去了双亲,无依无靠,在党的培养下接受了教育,有了工作,小的时候他的腿受伤,也得到了救治,这种关怀使他感受到了缺失的亲情。正是这种感恩的心情使他倾心于那些记录时代的物品,于是从60年代开始走上了收藏的道路。

1962年,老人有了自己的第一件藏品,那是一幅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四个人在飞机场的画像,当艾则孜·艾迪里斯在邻居家第一眼见到这张画像,就喜欢上了它。当天艾则孜·艾迪里斯就请邻居到巴扎上吃了一顿烤肉。老人回忆说,得到画像的当晚,他激动得睡不着觉。第二天就去做了一个相框,将画像挂在家里。

从那时起,他的这一喜好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并开始默默地收藏领袖像章、革命书籍、革命英雄照片及近半个世纪以来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报纸等物品。

1976年,艾则孜·艾迪里斯被安排到帕合特勒克村当书记,那个时候这个村才刚刚成立,以前这里只有一片又一片的棉花田,甚至村子的名字“帕合特勒克”就是“棉田”的意思。

很快他就投入到辛苦的工作中,领导全村抓生产,发展农业,决心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但忙碌之余他依然没法割舍收集的喜好。这段时期,不仅这些收藏品得到了妥善的保存,一有机会,他就会在藏品中充实新的物品。不知不觉很多年下来自己的小房子就装不下了。

这期间,老人还在村里开了一家书店,其中的红色书籍自然很多也被他收藏。逛街或逛书店的时候,只要是看中相关的书报就挪不开脚步,不管经济怎样困难,他都会拿出不少钱放在自己的收藏上。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房子里已经越来越装不下,收藏的过程也遇到不少阻碍。但他舍不得丢掉任何一本,想尽一切办法把东西都保留了下来。

2008年的时候,新和县新建第一批农家书屋,艾则孜·艾迪里斯就主动申请在自家建设农家书,他的院子里建起两间小屋,藏品终于有了存放展示的好地方,家人也参与到帮助整理维护的工作中。

2012年11月30日,老人的“红色书屋”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示范农家书屋荣誉”称号,同时艾则孜·艾迪里斯本人也荣获“全国农家书屋优秀管理员”称号。他的红色收藏室由此被更多人所熟知。

酒香不怕巷子深,别看小屋不大,却经常有慕名而来到这里参观的人,还有不少学校的学生组织来到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目前,他的收藏室还在继续扩大,县里将在原来的位置上重建起新的更宽敞的展览室,给参观者更好的环境。

“现在的孩子们生活都幸福了,更不能忘记这幸福是从哪里来,孩子们须要继承革命年代的优良传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艾则孜·艾迪里斯老人说。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