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七旬老人收藏6000余件“红色收藏品”
老人向记者介绍他的“红色收藏品”。 杨喆 摄
在新疆南部新和县住着一位不平凡的75岁老人艾则孜·艾迪里斯,说他不平凡是因为他曾在帕合特勒克村做了25年的书记,带领村民发展农业,更不平凡的则是他的“红色收藏室”。
9月16日,记者来到老人艾则孜·艾迪里斯家中,进院门左手可看到两间小屋,墙上红色牌子上写着“‘领袖在我心中’红色收藏室”。
走进小屋记者发现,里边可供人行走的空间很小,已被各种红色收藏品挤得满满的,其中包括领袖像章、革命书籍、领导人照片、报道重大事件的报纸等,共计6000余件,这两间房子里的收藏品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艾则孜·艾迪里斯坐在书架旁对记者说,他在1岁时就失去了双亲,无依无靠,在党的培养下接受了教育,有了工作,小的时候他的腿受伤,也得到了救治,这种关怀使他感受到了缺失的亲情。正是这种感恩的心情使他倾心于那些记录时代的物品,于是从60年代开始走上了收藏的道路。
1962年,老人有了自己的第一件藏品,那是一幅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四个人在飞机场的画像,当艾则孜·艾迪里斯在邻居家第一眼见到这张画像,就喜欢上了它。当天艾则孜·艾迪里斯就请邻居到巴扎上吃了一顿烤肉。老人回忆说,得到画像的当晚,他激动得睡不着觉。第二天就去做了一个相框,将画像挂在家里。
从那时起,他的这一喜好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并开始默默地收藏领袖像章、革命书籍、革命英雄照片及近半个世纪以来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报纸等物品。
1976年,艾则孜·艾迪里斯被安排到帕合特勒克村当书记,那个时候这个村才刚刚成立,以前这里只有一片又一片的棉花田,甚至村子的名字“帕合特勒克”就是“棉田”的意思。
很快他就投入到辛苦的工作中,领导全村抓生产,发展农业,决心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但忙碌之余他依然没法割舍收集的喜好。这段时期,不仅这些收藏品得到了妥善的保存,一有机会,他就会在藏品中充实新的物品。不知不觉很多年下来自己的小房子就装不下了。
这期间,老人还在村里开了一家书店,其中的红色书籍自然很多也被他收藏。逛街或逛书店的时候,只要是看中相关的书报就挪不开脚步,不管经济怎样困难,他都会拿出不少钱放在自己的收藏上。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房子里已经越来越装不下,收藏的过程也遇到不少阻碍。但他舍不得丢掉任何一本,想尽一切办法把东西都保留了下来。
2008年的时候,新和县新建第一批农家书屋,艾则孜·艾迪里斯就主动申请在自家建设农家书,他的院子里建起两间小屋,藏品终于有了存放展示的好地方,家人也参与到帮助整理维护的工作中。
2012年11月30日,老人的“红色书屋”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示范农家书屋荣誉”称号,同时艾则孜·艾迪里斯本人也荣获“全国农家书屋优秀管理员”称号。他的红色收藏室由此被更多人所熟知。
酒香不怕巷子深,别看小屋不大,却经常有慕名而来到这里参观的人,还有不少学校的学生组织来到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目前,他的收藏室还在继续扩大,县里将在原来的位置上重建起新的更宽敞的展览室,给参观者更好的环境。
“现在的孩子们生活都幸福了,更不能忘记这幸福是从哪里来,孩子们须要继承革命年代的优良传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艾则孜·艾迪里斯老人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