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扬州画家汪圻:创《红楼梦》彩色情节画



汪圻(1776~1840)字甸卿,号惕斋,祖籍为安徽旌德,出生并长期寓居于扬州。他是清代著名诗人汪三屏之弟。幼时,师事“扬州十小”之一的魏小眠,后趋时稍变其法。陈云伯《画林新咏》说他的画“道光中叶,其画大行其道。”汪圻,家贫,无子女,但很清高。有郡丞钟浥云出四百金延请,他却推辞了。终日率徒数人,孜孜不倦。润笔虽丰,而苦费日力。他口才很好,而且知道许多奇闻轶事。他与《扬州画苑录》的作者汪鋆关系密切。汪鋆每次去拜访他,必与汪鋆细谈。谈到得意处,飞沫横飞,甚至连眼镜也摘掉,扔下画笔,起身狂吹。这时汪圻妻就暗示汪鋆离开。他就慢慢地对妻子说:“牛耕田到晚还有歇息的时间,而我终年不休息,难道连话都禁止我说,你想让我怎样?”最后他竟因过度疲劳而卒,年仅65岁。
汪圻尤工于仕女画,以秀丽工整、布景细致著称于世。在2013年的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春拍会上曾拍卖他的一幅《窗前读书仕女图》立轴。画中窗外,上有碧梧如盖,垂檐遮阴,以唤清风;下有翠竹临窗,摇曳生姿,以映园影。窗内,棂扇大开,但见绣帏高挂,书案整齐,露出古卷缥缃,然后有素衣美人,端坐案旁书前,以手支颐,望着眼前的油灯,沉思心事。她内心复杂的情绪,全都被画家以精工之笔画出。汪圻之所以能在扬州以仕女画成名,就是靠着他这种细腻的画法,让精工与素雅强烈对照,引人静观后,产生遐想无限。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2春拍会也曾拍卖过他的一幅《晓妆图》。
除仕女画外,汪圻还擅长其他类型人物画。台北故宫[微博]博物院收藏有他的一幅画作《五老图》。此图以宋代苏东坡等五学士聚在一起品评诗文为画题。以工笔细写人物,水墨晕染山水,取法没骨,具秀润之趣,工写兼备。人物皆以铁线描勾画衣纹,各具情态,或坐或立,均传神生动。他还画其他历史题材的人物画如《孟母三迁》、《贵妃出浴》、《伏生授经》等。
汪圻还常画一些楼台、仕女题材的界画。北京永乐国际拍卖[微博]有限公司2010秋季拍卖会拍卖过他的《汾阳寿考图》(十二幅)立轴就是模仿明代画家仇英画法画的楼阁界画。汪圻也画山水人物与风景画。如他画过《北京名胜册》、《秋山行行旅图》手卷等。他与扬州画家王素、倪璨合作过山水、人物扇面。
汪圻痴迷于《红楼梦》。他对红学最大的贡献是画了最早的《红楼梦》的十二幅彩色情节画《汪惕斋手绘红楼梦粉本》,分别是:《潇湘馆春困发幽情》、《薛宝钗羞笼红麝串》、《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绣鸳鸯梦兆绛云轩》、《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栊翠庵品茗》、《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勇晴雯病补雀金裘》、《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群钗放风筝》、《寒塘渡鹤影》与《双玉听琴》。在第十二幅画的右下角钤有“惕斋”二字朱文印。如《薛宝钗羞笼红麝串》所绘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却将宝玉的憨顽、好奇,宝钗的羞涩、稳重,黛玉的娇柔表现得活灵活现,似乎让人觉得三个小儿女的调笑声就在耳畔。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