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田:书法界的十大称谓难掩商业忽悠

◎张瑞田(艺术评论家)

邵大箴是当代美术史论界的耆宿,文章盖世,桃李天下,深得世人尊崇。今年8月,在天津美术馆出席“当代中国美术史论名家文献墨迹展”暨“中国美术与美术馆建设发展论坛”,“论坛”由邵大箴主持,与会的薛永年、郎绍君、刘曦林、陈传席、邓福星、李一、霍春阳、袁卫平等人对当前的中国美术和美术馆建设发表了不同的见解。

当与会人士对参加“当代中国美术史论名家文献墨迹展”的十位作者冠以当代中国“十大”美术史论家的时候,邵大箴警觉地站起来,语重心长地说:“请朋友们一定注意,在提到‘当代中国美术史论名家文献墨迹展’的时候,千万不要说是‘十大’美术史论家文献墨迹展,而是十位美术史论家,我们不是‘十大’,美术史论界还有很多优秀的美术史论家,我们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不能夸大事实。”

邵大箴诚恳的态度,谨慎的告诫,立刻引起了我的联想。当代书法界似乎不乏“十大”,比如最具收藏价值的“十大书法家”、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帖派书法家”、有史以来“十大新文人书法家”、汉代以后“十大隶书书法家”、某某人“十大弟子书法家”等,花样翻新,其实是旧瓶旧酒。

我一直不相信“十大”,也一度对“十大”现象进行批评。为了立论的准确,还对“十大”的社会背景进行过考察,始知“十大”的结构特点与目标定位,源起于商业目的,即是以盈利为目的“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翻版。

于是,“十大”汹涌而至,围绕“十大”的“产业链”也次第展开,有热衷“十大”的书法家,有策划“十大”的组织机构,有推广“十大”的媒体,可谓莺歌燕舞,轰轰烈烈。

书法界的市场化似乎无人质疑,就好比“笑贫不笑娼”的价值取向正深入人心。基于此,书法家们坐不住了,那种舍我其谁的勇猛,建功立业的乖张,导致书法家们不断地说大话,说胡话,最后说假话。目的清楚不过:把书法作品卖出去,成为奢侈品的消费者。

迷雾可以遮蔽一些人的眼睛,却无法遮住智者的眼睛。每一个时代的某一个阶段,理性的思维会被质疑,但是,烟消云散之后,我们发现,历史上清洁的声音,是智者发出的,进步的立场,是智者坚持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王羲之的感慨,也提示我对“十大”的怀疑。

原标题:书法界的十大称谓难掩商业忽悠

责任编辑:jan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