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低估的民国时期书法
日前,一副孙中山对联“让人非我弱,得志莫离群”在朵云轩2013春拍中,以1023.5万的成交价成为全国卖价最高的对联,其拍卖估价本来只有30万至50万;在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中,杨虎城楷书终以264.5万元成交,高出估价200倍。民国书法板块逆势上扬,成为艺术品市场关注的焦点。
一直被低估的民国书法
与中国以往朝代相比,民国时期的书法艺术的发展很特殊。
据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书法系教授査律介绍, 民国时期的书法主流是清代碑学书风的延展,以师法青铜器和石刻等金石之上的篆、隶、楷书铭文为尚,追求朴茂、厚拙的形态与风格。相比于前代,在传统的帖学行草书之外,金文、小篆、汉碑以及魏碑这些非文人书家的作品成为楷模,民国书坛品类丰富,也较杂乱,单向发展缺乏以往的高度。
民国时期的书家大抵可分为三类,形成20世纪书坛特殊的时代风貌:一是政治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徐世昌、谭延闿、于右任、汪精卫等;二是职业书家和学者文人,如李瑞清、曾熙、沈曾植、谢无量、李叔同、马一浮、沈尹默、马衡等人,以及虽无书家之名,书法却独具一格的蔡元培、鲁迅、胡适、王国维、陈寅恪、朱自清、郭沫若等;三是艺术家,如张大千、齐白石、溥心畬、吴昌硕、林散之等。
对于民国时期书法流派的划分,业界分法很多。吴昌硕、康有为、李瑞清、郑孝胥四人与于右任一起,以高超的艺术水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而被誉为“民国书法五大流派”。民国书坛,最具影响力的当属长于草书的于右任、精于篆书的吴稚晖、工于隶书的胡汉民、善于楷书的谭延闿,这四位书法家并称为民国四大书法家。于右任早年书从赵孟頫,后改攻北碑,精研六朝碑版,在此基础上将篆、隶、草法入行楷,独辟蹊径,中年变法,专攻草书,参以魏碑笔意,自成一家,有“当代草圣”之誉。加之他个人品质修养和才情智慧的非凡,其书法得以卓然自立。吴稚晖追随国民党却从不入官门,自幼学习大篆,以篆体家著称;同为国民党元老的胡汉民一生醉心于隶书,作品被誉为“风流自赏的三河少年,文雅可爱的兰闺玉女”;谭延闿“字如其人”,其楷书在温厚背后,气象恢弘。
于右任、吴稚晖、谭延闿、胡汉民的作品都于上世纪90年代进入拍场,除了于右任作品的价格处高位之外,其他三位都没有明显的市场吸引力。1993年,于右任的一幅行书在上海拍出2.2万元,而谭延闿的一幅作品同年仅卖出7700元。3年后,胡汉民的一幅行书立轴也才卖出1.5万元。
近几年,四大家作品市值暴涨。胡汉民的作品在2006年12月迈入十万价位。2006年,于右任的草书在北京拍场仅以7.15万元成交,而到了2007年11月,于右任的作品则突破了百万大关,2010年上海驰翰秋拍中的楷书五言联——“丹邱栖德凤,沧海起飞龙”成交价为537.6万元,主体字每字平均50多万元。吴稚晖的作品在2009年6月突破万元大关。谭延闿的作品在2010年6月迈入十万关口。
名人效应成为升值的主因
今年春拍,各大拍卖公司纷纷推出民国风云人物的书法专场。
匡时春拍撷取了百余件民国名人书法精品,涉及多位民国政要、将领和学者,其中不乏名家上款。如梁启超1914年所作《欧洲战役史论第一编》手稿,皇皇巨著逾200页。
中贸圣佳拍卖公司则推出“百年名人墨迹”专场,其中包括孙中山、蒋介石、汪精卫、蔡廷锴等名人书法共计拍品150余件。
最出人意料的当属嘉德四季拍卖会上,拍前估价仅一万元左右的杨虎城楷书最终以264.5万元高价成交,超过估价200余倍。
与当代和古代书法作品在拍场上遇到的情况不同,民国书法受到藏家追捧,往往因为民国时期的书法家多以文人学者为首要身份,很多还是重要的社会、政治人物。
民国书法家的历史地位和名人效应是两个关键的价值因素,书法艺术造诣颇深的政治人物和学者文人的书法作品相比纯粹的书法艺术家,作品价格上升更快。
据业内人士仓大春介绍,民国书法受到市场关注当数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在此之前不少拍卖会专场中也会零星出现一些民国墨迹,但是始终不成气候。”2011年,各家拍卖公司纷纷推出“民国书法”专场。2011年春拍,北京匡时举办了“辛亥百年名人书法专场”,成交率为93.81%,总成交额近1亿元。其中一件弘一法师的《楷书佛三身赞》在多番竞价后,以759万元成交。中国嘉德“凝望百年——政坛、文坛、艺坛名人翰墨留韵”专场搜罗了125件清末民初时代风云人物之书法、信札和绘画,总成交价6542.2万元,成交率达100%。
从名人效应而言,民国人物中以孙中山先生的墨宝升值最快。
据雅昌网统计显示,孙中山不同版本的“博爱”最早出现在1999年北京翰海春拍,以9.9万元成交。2006年,香港苏富比[微博]春拍亮出了一幅1913年作品,获价42.4万元。而另一幅“博爱”立轴在2011年西泠春拍上获价126.5万元。孙中山的“乐趣”二字在2009年拍出50.4万元,而2010年在北京匡时价格一路追至201.6万元,一年时间连翻几倍。从目前的拍卖市场上来看,只要是来源清晰的作品,就会拍出高价。在2009年秋拍中,一幅孙中山的行书“天下为公”镜心,估价30万元至40万元,成交价高达347.2万元。
北京匡时拍卖公司董国强认为,国内藏家对民国书法板块的认识还不足,其收藏价值尚未体现出来。从总体上看,目前除于右任、弘一、吴昌硕等价值已被挖掘之外,大部分的民国书法作品价格尚停留在较低区间,比绘画作品更易入手。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