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画家曹子丹尝试对唐卡进行探索性创作



中新网珠海8月21日电 题:中国青年画家曹子丹尝试对唐卡进行探索性创作
“我创作的唐卡有何变化?”21日,中国青年画家曹子丹在珠海博物馆举办的“西藏唐卡的探索性创作展媒体发布会”上透露,近年来,自己对唐卡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性创作,主要是改变唐卡的用材用料和背景设计,相关作品获得众多西藏艺术家的肯定。
唐卡是中国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吐蕃时期,2006年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曹子丹自幼就对唐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近年来,他一直试图走出一条唐卡探索性创作之路,尝试使用油画、水粉画材去绘制唐卡。他告诉记者:“传统唐卡使用矿物颜料绘制,但现阶段面临资源枯竭问题,同时矿物颜料绘制的唐卡不适应内地多雨、潮湿的环境,长期悬挂会出现掉粉、脱色、霉变等现象。”
除此以外,曹子丹还尝试省略传统唐卡在主尊周围绘制的大量佛、上师及供养人形象,并结合藏传佛教特点设计出单一的装饰背景。
“唐卡主尊比例非常严格,比如手与手之间,手指与手指之间都有严格的比例,”曹子丹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严格依照西藏度量经打线描稿,手印、法器、手持物等藏传佛教象征符号和其位置、角度严格按经典绘制。”
曹子丹坦言,画唐卡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连呼吸都会对细微的勾线产生影响,而他经过多年画唐卡磨出的定力,“现在即使旁边放鞭炮,都不会让我受到惊动。”
曹子丹是湖南长沙人,他7岁习画,14岁随父亲入藏。2005年获英国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硕士学位,2008年赴拉萨拜唐卡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丹巴饶旦教授为师,研习传统唐卡绘制。
谈起自己对藏族、唐卡艺术的浓厚兴趣,曹子丹说:“我14岁随父亲入藏,坐着藏族司机开的车,在途经无人区时,半路上看到一个放羊藏民朝我们招手,当时以为他想搭顺风车,停下后才知道原来他想请我们去帐篷里喝茶。”他随后解释说:“藏族同胞只要在大草原上看到人,哪怕是陌生人,都会请到帐篷里去喝茶。”藏族百姓的纯朴豪爽,以及14岁时第一次看到“忿怒相”唐卡时,那种震慑心灵的美的力量,让当时年幼的曹子丹产生一种想留在西藏,想学习唐卡艺术的冲动。
8月23日至9月3日,曹子丹将在珠海博物馆展出了自己八年来创作的三十多幅唐卡作品,展期为期两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