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蟋蟀罐拍出近300万元


古人用来贮养秋虫的蟋蟀罐,以瓷制、陶制、玉制、石制、漆器制等材质多见,就收藏角度而言,瓷制蟋蟀罐大约是最具收藏价值的,其属于收藏杂项。瓷制蟋蟀罐始于南宋,盛于元明。南宋以前已有雏形。当时制作全用手工捏制造型。最早的蟋蟀罐都是由帝王指定的御窑和官窑烧制,作为贡品专供皇室使用的,因此民间极少留传。明宣宗以后,蟋蟀罐的花色品种更加繁多,制作人的姓名也用印章形式制于盆底,这些名匠制作的精品蟋蟀罐流传至今已极稀少,现已成藏家竞相追逐的珍宝。
从制作技艺与风格上看,蟋蟀罐分南北两种流派。北方罐粗糙、壁厚、形状单一,花纹少。北方罐的精品首推明末清初赵子玉的作品,北京琉璃厂曾流传过这么一句话:“六只子玉蟋蟀罐换一对道光官窑粉彩龙凤碗。”据说赵子玉制作的蟋蟀罐存世极少、价值极高,在清末民初时就值到了百八十个大洋;南方则以苏州陆墓镇的余窑、御窑和庙前窑三处为代表。南方罐特征是形状繁复,花纹多,做工精致。在蟋蟀罐收藏领域,有这样一个排名:明永乐官窑、赵子玉、淡园主人、静轩主人、红澄浆、白澄浆。由于永乐官窑及赵子玉蟋蟀罐在市面上已很难看到,因此明代中后期的蟋蟀罐也就成为目前拍卖场上的主力品种。
早在1998年秋季,香港佳士得拍卖行就曾以73.5万元的高价拍出过一件“明万历五彩群猫纹花瓣式蟋蟀罐”;在2001年北京中鸿信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明宣德蓝釉龙凤纹鼓形蟋蟀罐”,成交价达到60万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10月24日在厦门宝龙大酒店举行的厦门国拍艺术品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明宣德青花鹰雁纹蟋蟀罐”的拍卖价竟高达200万元,比当时的估价高出近百万元。据一位行内人士透露,该蟋蟀罐在2003年时仅以18万元的成交价被人拍走,时隔一年,其身价竟飙升至200万元,令人叹为观止。在2010年香港富得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明宣德青花瓜瓞纹蟋蟀罐”,因构图精巧、寓意吉祥,最终以298.3万元天价拍出;在2012年中国嘉德春拍“古瓷萃珍”专场中,一件“明万历五彩海水云龙纹六棱蟋蟀罐”又以82.8万元的高价落槌。
除了瓷质蛐蛐罐外,陶质蛐蛐罐的收藏价值也颇高。现存最早的陶质蛐蛐罐,应是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大明宣德年制仿宋贾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蛐蛐罐。这件蛐蛐罐为澄泥陶制,通高14.7cm,径16cm,盖内方形阳文篆书戳记“仿宋贾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十二字,分书四行,工整高古。底外中长方形图记内有隶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饰以双线长主框,款识上下各有双龙戏珠纹饰,龙纹与宣德御制国宝墨、宣德青花瓷器及宣德铜炉所绘龙纹极似。明代陶制蛐蛐罐能够流传下来的极为罕见,故此器实为稀世珍品。
由此可见,在收藏界,昔日的小虫罐早已成为藏友们竞相追逐的珍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