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痴迷收藏“西洋钟”
清朝皇帝酷爱钟表收藏,其中以乾隆皇帝为最。今天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钟表,多半是乾隆收藏或令人制造的,它们造型美观,制作精巧,件件堪称珍品。
从明朝起,外国钟表开始进入中国。公元1602年,明朝万历皇帝的北京皇宫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著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觐见皇帝时,带来两件见面礼:一大一小两座自鸣钟。万历帝见了,赞为神物,把玩不止。
清朝建立后,皇室对钟表的兴趣有增无减。那时候的外国人,为向皇室献殷勤,千方百计在钟表上动脑筋: 日月星辰、车马人物、花鸟虫鱼做装饰自然不在话下,更厉害的是,能将日月星辰通过发条变成斗转星移,让车马动起来,人物活起来,花儿开起来,鸟儿叫起来。这样的新颖别致,皇帝如何能不喜欢?
在清朝皇帝中,顺治帝极爱嬉戏玩乐,他喜欢这些钟表是因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康熙帝除了嬉戏玩乐,更多了一份勤奋好学,他因此对西洋科技产生了浓厚兴趣;乾隆帝则不遗余力收集各种奇钟异表,多次下旨广东海关官员,让他们不惜重金购买西洋钟表,并在宫中亲自指挥制作,使钟表的收藏和制作达到了有清一代的高潮。
据《乾隆朝贡档》记载,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粤海关总督李永标、广州将军李侍尧进贡“镶玻璃洋自鸣乐钟一座,镀金洋景表亭一座”。乾隆帝看过贡品,传谕:“此次所进镀金洋景表亭一座甚好,嗣似此样好的多觅几件, 再有此大而好者亦觅几件, 不必惜价。如觅得时,于端阳贡几样来。钦此。”于是,不到端阳时,李侍尧等人就按特旨传办的方式, 进献“大小自鸣钟十三架、金镶洋景钟一座”。
乾隆的推崇,促进了宫廷钟表制作的发展,钟表匠于是为钟表设计和改进了许多妙趣横生的功能, 诸如变换文字、音乐鸟、活动人偶、水法、行船、转花、滚球等,令人眼花缭乱。而为满足乾隆皇帝的喜好, 沿海各地的官员也纷纷购进稀奇的高档西洋钟表,争相进贡,这让乾隆很快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钟表收藏者。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