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专家聚焦日本回流北宋汝官窑盏托



2013年8月8日下午,北宋汝官窑天青釉花形盏托专家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行,来自中、韩两国的十余位古陶瓷专家参加了会议,对从日本回流的一件北宋汝官窑盏托进行了观摩研讨。
2013年4月,中国嘉德公司香港拍卖会上,一件来自日本的青瓷盏托器宇轩昂,清新淡雅,被标注为高丽青瓷。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中心主任毛晓沪老师认为这个盏托是标准的北宋汝官窑珍品,不是高丽青瓷。
为了彻底弄清这件国宝的前世今生,由华夏古陶瓷鉴定中心主办、中国网魅力中国协办的研讨会,邀请了中、韩两国古陶瓷研究领域和实务界的顶级专家,共同研讨。由于这件盏托曾被有关人员误认为是高丽青瓷,研讨会特别邀请了韩国高丽青瓷泰斗、韩国中央国立博物馆原馆长郑良谟先生和韩国京畿道陶瓷博物馆馆长崔健先生参加。
研讨会上,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韩国中央国立博物馆、韩国京畿道陶瓷博物馆、浙江大学等方面专家,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专家一方面运用传统的鉴定方法,对盏托的器型、胎质、釉面、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另一方面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盏托胎质、釉质的XRF荧光光谱和北宋汝官窑标准器等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延伸到汝窑与高丽青瓷的历史渊源及烧制技术的发展变迁,从多方面展开交流讨论。经过长时间热烈讨论,与会中外专家一致认为此件盏托非高丽青瓷,而是北宋汝官窑标准器。
此盏托作五瓣葵花式,做工精细,直口微敛,镶有铜边,中空无底。葵花瓣式托盘平展微扬,托圈甚高,高圈足外撇,属北宋早中期典型器。全器施青釉,呈显淡碧色,俗称:“天青”,局部有少量开片,类似北宋官窑。圈足底端露胎,系采用垫烧,呈土黄色,局部露香灰色胎。明代鉴藏家曹昭在其撰写的《格古要论》中对汝窑有如下论述:“汁中棕眼隐若蟹爪者真”,又说:“无纹者尤好”。这件盏托开片很少,当属北宋汝官窑中的精品,极有可能是清宫旧藏,后流失到海外,历经沧桑流传到今天依然完好无损,甚为不易。
汝官窑器代表着中国宋代审美的最高境界,颂简素之雅、顺万物之道,引古思、牽深情,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举足轻重。宋朝以降,汝瓷稀若晨星,一器难求,而相关传闻延绵不绝,更为之披上神秘色彩。历经千载,今传世典藏之器约八十件左右,多为博物馆所有,仅五件存于私人收藏。此件汝窑盏托实属国之重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