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需要“控制”
学过声乐的人都知道:歌唱家需要天赋的好嗓音,更需要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处理,而这个处理便是“控制”。无论多么激昂的作品,歌唱家都不能使呼吸失控,应该用感情与技巧把气息控制好,以使每个音符、每句歌词都饱满而圆润。“控制”也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符号,是“中庸之道”的精髓。中国画用笔与书法用笔有着相同的要领,而书法里“逆入平出”、“藏锋”、“垂露”、“蚕头燕尾”的概念讲的也就是“控制”。
高水平的中国画家在用笔的过程中无处不在地进行着“控制”,笔锋的辗转、水墨的渗化完全处于画家的掌控之中,并让其恰到好处。可以说,画家对笔墨的控制能力最后能够决定其作品的高下。假如满纸毫无章法的浮烟障墨,或火气冲天的粗俗线条,那这件东西绝不需要看第二眼便可定位在“不入流”之列。中国画家若过不了“控制”这一关,则肯定难以提高。 “控制”之于工笔画自不难理解,因为它婉约细腻的风格容不得草草行事;小写意的“小”字强调的也就是“控制”;大写意、泼彩、泼墨是中国画中气势最为雄强,而且颇具冲击力的极致形式,其实,它们是“险绝之后”的“复归平正”。“控制”需要学养,从某种程度上说,“控制”能力是画家文化功底的象征。画家必须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使控制笔墨成为可能,否则便会自视胡乱涂抹为潇洒而浪费纸张了。
当初,李可染先生就曾以“行笔慢”三个字来概括师于齐白石老人的收获。“行笔慢”是最为明显的“控制”,它可以给笔墨中注入更为丰富的内容,是绘画里的“以柔克刚”。画家需要澎湃的激情,但一定要把它压缩成精到的笔墨而展现在绢素之上,切不可把最大的力气用到夸张的肢体动作上,把中国画这门艺术演变成“形而下”的把戏!
情绪是画家创作必要的精神因素,自古便有“喜画幽兰、怒画竹”之说。兰花馨香宜人,可以怡情、可以养性,画家高兴时逸笔写之以表“喜”;竹,一竿冲天,宜取直笔,其叶无论风、晴、雨、露都不外乎撇、捺两笔,很适合表达和承载以“怒”。但纵观流传至今的兰、竹作品无一是失去“控制”的单纯情绪宣泄的产物。绘画是可以成为情绪释放的途径,但这种释放也应处于“控制”之中,画家必须避免苍白而简单的倾诉,作品的意境不能被“情绪”淹没。 “控制”有如行文时的遣词造句,作家洋洋洒洒的谈天说地里体现其对文字的“控制”与把握,他会在适当的地方使用适当的语汇,进而到位地表达内心的感受。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文人画”会占据中国画的主流。可以说,作家本身已具备了艺术创作中“控制”的技巧,并使之成了一种“本能”。“控制”也是商业谈判的必须,没有一个成功的商人会感情用事地表态,他肯定会有所保留;“控制”也是政治家气度与胸怀的体现,它区分了“英雄”与“草莽”……看来,“控制”还是一门学问!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