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张书旗《桃柳双雀图》赏析:天趣横溢

清新秀雅 天趣横溢
——张书旗《桃柳双雀图》赏析
张书旗(1900-1957年),原名世忠,字书旂,号南京晓庄、七炉居。室名小松山庄。浙江浦江人。曾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抗战期间去美国创办画院,讲学作画,后定居旧金山。勤于写生,工于设色,尤善用粉,在染色的仿古宣纸上,用白粉蘸色点染,计白当黑,手法巧妙娴熟,极见生动,画风浓丽秀雅,别具一格。素有“白粉主义画家”称号,其花鸟取法于任伯年,作品具有浓郁的现代感。又得高剑父、吕风子亲授,在花鸟画中有很深的功力。吕风子赞他“画花似闻香,画鸟若欲语,技法卓绝,当代无与抗衡者”。徐悲鸿称其“自得家法,其气雄健,其笔超脱,欲与古人争一席地,而蔚为当代代表作家之一”。1941年,张书旗创作的《和平的信使》曾以中国政府的名义赠送美国总统罗斯福,现珍藏于美国罗斯福纪念图书馆。是近现代最有影响的花鸟画家之一。今淮安市博物馆的《桃柳双雀图》就是其1948年的作品,充分反映了他高超的技艺。
《桃柳双雀图》纵93厘米,横33厘米,纸本。此图所展现的是诱人的春景,一束绵长而柔嫩的柳枝自上而下,在春风中摇曳起舞,枝上嫩芽吐露。二根桃枝自画外伸来,自左而右向下伸展,枝上嫩叶初露,桃花绽放,繁英密蕊,花光灼灼,娇艳明丽,生机盎然。两只鸟雀,一只站立在桃枝上,正高声鸣叫;另一只则落在柳条上,正抖动翅膀,欢乐振翅。人们仿佛听到它们叽叽喳喳的欢叫声,这是一首委婉动听的春之颂歌,描绘了桃红柳绿和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色。
此图采取枝头特写,在中国画术语中被称之为折枝花卉。柳条是以中锋运笔勾勒,线条粗细匀整,富有弹性,显现出作者坚实的线描功底。所写柳条潇洒清爽,笔力刚劲,轻柔飘逸,一派天倪,表现了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好景色。而细细的柳叶,有的用淡墨,有的用花青,把柳叶随风翻转的变化表现的生动自然、淋漓尽致。桃枝采取没骨法,以淡墨加赭石写枝叶,胭脂加粉点花,白粉点蕊,把草书的笔法融会到画法中去,运笔疾速,看上去似草率无法而实则有法,如枝叶的穿插布局,桃花的开张闭合都法度井然,有色有墨。尤其是笔墨中所表现的一种动势,如枝条中的枯笔飞白,显示了桃枝苍劲挺拔的神韵,具有清秀、艳丽、隽逸的艺术风格。而鸟雀则采用没骨和勾勒法相结合,为求笔触质感,兼用中锋与侧锋,干湿并用,浓淡相宜,生动洒脱。鸟雀之头颈、背部羽毛以焦墨写之,干墨皴擦,羽毛茸茸;羽翅是淡墨中揉以淡赭,秀润雅致,水分充足;而腹部采取大胆留白的手法,使之黑白分明,笔调简洁。在构图上,此图大胆采用对角线构图方式,两只小鸟在柳条与桃枝之间起到了巧妙地搭桥作用,使点、线、面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使之“宾主呼应”、“顾盼有情”,达到了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在设色上,此图雅逸清致,清新脱俗,生动之姿,呼之欲出,使两只黑身白腹的鸟雀在桃红绿柳之间振翅鸣唱,体现了作者勤于野外写生,善于捕捉瞬间之动感的能力。图中柳条、桃枝、鸟雀,虽寥寥数笔,但以少寓多,笔简意繁,有力突出了主题,更突出了画面的意境与韵味。画上落款“伯璞先生哂正。戊子张书旂”。下钤“书旂”白文印。此“伯璞”即徐伯璞(1902-2003年),原民国政府教育部官员,时主南京戏剧专科学校。此“戊子”为1948年,时张氏刚由美国创办画院归来,名震中外,仍回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故和徐氏相交和相识。是时作者应徐氏之请,创作了这幅图画,故神采飞扬,天趣横溢。1985年,徐氏将此图和其收藏的百余幅名家书画一起,捐赠淮安市博物馆收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