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 启迪大众”
意写大家石虎

石虎,1942年出生于河北太行山下的一个偏僻乡村,1958年进入北京美术学校,1960年入浙江美术学院,毕业以后,他开始了一连串“体验生活”的艰苦历程。在这期间,他还当了6年的士兵。 这位被美国人称为“画家中的画家”、“中国的毕加索”的大画家,在1978年曾被安排远赴非洲13国写生访问,之后他的旅游画作结集成书,开始为人所注意,迟至1982年,画家才在南京博物院举行第一次个展,成为轰动一时的盛事,从那时起,他无形中已领导画坛,不断有新的画风出现,其情况和壮年的毕加索几乎没有两样,也是凡有所作,一定引起其他画家的跟风和模仿。
1942年 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
1958年 入北京工艺美术学校
1960年 入浙江美术学院
1962年 入伍当兵
1968年 任教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
1969年 从事牙雕、编辑等工艺创作
1977年 任职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8年 出访非洲13个国家
1979年 出版非洲写生画集
1982年 南京博物馆个展
1985年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石虎画集》
1987年 香港集古斋个展
1988年 参加“当代中国绘画”展, 此展由美国伊利诺大学科蓝纳特美术馆主办, 并巡回至夏威夷火奴鲁鲁市及威斯康辛麦迪逊市展出 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石虎画集》 加拿大多伦多扬子江画廊个展
1990年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个展
1991年 香港万玉堂画廊“石虎心像”个展 澳门市政厅举办石虎个展
1992年 石虎星洲画展 石虎天命年展(新加坡—澳门—北京—台北) 石虎雅加达“UNITY”展 石虎亚洲艺术博览会展,香港万玉堂主办 石虎美国迈亚米艺术博览会展,香港万玉堂主办
1993年 石虎新加坡艺术博览会展 石虎中国艺术博览展,广州 “博彩”石虎亚洲艺术博览会展,香港一画廊主办
1994年 个人画展于广州中国艺术博览会, 成立“石虎诗会”
1995年 个人画展于北京中国艺术博览会
1996年 在珠海举办全国性诗歌讨论会 在贵州红枫湖举办现代诗歌讨论会,发表文章《论字思维》、《字象篇》 出任“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主席 澳门文化司署“石虎画展”
1997年 上海艺术博览会个展 在北京国防大学举办诗歌讨论会
1998年 上海艺术博览会个展
1999年 香港大学博物馆个展
2000年 上海艺术博览会 珠海博物馆个展
2001年 大连个展深圳画院个展
2002年 出版石虎诗集,在北京举办现代诗歌讨论会 兰州画展 上海新天地个展
2003年 福州个展 北京中国国家画院个展 雅加达博物院个展
2004年 澳门塔石艺文馆“玄雀—石虎丹青巢乡展”
石虎是一位兼有功力和修养的艺术家,他在中国画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在于他善于把功力与修养两者巧妙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绘画创作的功力,一般是指纯熟的造型技巧以及与此有关的技艺手段,功力需不断磨练方可获得。假如说功力是硬工夫,那么作为艺术家的素质与修养则是软实力,修养更需长期积累,两者均与人的天赋与勤奋有关。
石虎没有进过名声显赫的美术学院,他在北京工艺美术学校求学,是这个学校的高材生。那时,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学风正,有一批水平很高、尽力尽责的老师,教学方法讲究实用,重视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关注手艺的训练,引导学生对绘画质材、工具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传授内容全面,素描、线描,写实、写意,水墨、重彩,兼顾中西。学生从中既能获得各种艺术技巧,又在艺术品味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石虎毕业之后,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工作多年,这也是一个人材荟萃的地方,还能近水楼台地阅览中外图书、画集,从中广泛吸取养料。80年代中期,石虎便驰名于画坛,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受到画界的关注。他的创作方法超越常规,不按当时普遍流行的写实路子走,多用夸张、变形手法;题材内容也离社会政治内容甚远。他胸中似乎有另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有画不完的人物和故事,有倾诉不完的话语和感情。对他的画,赞赏者不少,非议者亦有之。这是画界通常的习惯,大凡带有探索性的新东西出现,总有人用老规矩、旧标尺衡量,评头论足,说三道四。石虎是位自有主见、一意孤行的人,他以在画界有高明的知己而满足,从中得到鼓舞和激励。例如,中国画界坚持创新的卢沉、周思聪夫妇,便是支持他的两位同道。当然,石虎自己也清醒地意识到,他的艺术之路要坚实地走下去,还必须更深入地研究,从传统中汲取滋养。在“85”新潮一片否定传统中国画的声浪中,他发表已见,认为只要我们辛勤耕耘,中国画便会前途无量。
二十多年来,石虎没有改变自己的方向,一直行走在探索和创新的道路上。综观他的艺术创作,我认为有下述几个鲜明的特点。首先,他没有给自己的绘画创作加上沉重的负担:意识形态性、论道说教、表达历史事件……他把绘画看作抒情、写意、娱人娱已的手段,自由自在、轻松活泼地画,让观众自由自在、轻松活泼地欣赏。他不装腔作势、不戴假面具,直率地显示其真性情。其次,他用意写的方法,呈现他描绘的对象,人物、花鸟、山水,还有一些情节性的画面。他用简而又简的笔墨、造型、色彩,象征性地暗示或交代,点到为止。在这些简笔后面,又隐藏着他的绘画功力和笔墨神韵,因为这些在画面上出现的人物和物象虽无写实的造型,但富有神采。中国画论中历来有以形写神和以神写形两种学说,两者都讲究形神兼备,但侧重点不同。前者在形中传神,后者略形重神。显然,石虎坚持的是后一条路线。他把写意手法加以强化,在传统写意手法中加进了狂草书法和西方抽象画的元素,通过笔线的运转,传达出内在的力感和韵味,创造了自成一格的意写绘画方法。
中国画的大写意和西方的感情性抽象画,十分注重绘画创作的即兴性,往往在胸无成竹的情况下自由发挥,即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敏感地发现画面上偶然出现的因素,即时地加以利用,因势利导,扩大战果。偶然性对艺术创作之所以重要,因为它不是画家预先设计的,往往超越画家的主观想象。唯其如此,它更率真、自然。传统的泼墨、泼彩法,便是利用水或彩在纸面上流动的势,加以适当处理形成某种形象。西方的一些超现实主义和抽象派画家,常利用一些偶然的斑点和线的痕迹,加以想象和发挥,使画面产生出奇不意的艺术感染力。对此,石虎深有研究。平素对自然、对人、对客观物象的敏锐观察和在创造过程中充分利用偶然元素,机智地加以伸引,可以说是石虎艺术创作的另一个特点。当然,运用这些方法,关键在于适度,在于掌握分寸,适可而止,当机立断,不断而断,才能耐人寻味。读石虎的画,可以发现不少似乎是未完成体,用未完成法给观众留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也用未完成法创建他特有的画风。艺术家敢于和善于用未完成法进行创造,要有眼光,要有魄力。这又是石虎创作别具一格的地方。
石虎重视绘画创作的技艺,即质材、工具和手段。他深知不同绘画材质、工具和手段不仅直接影响绘画的形式美感,而且对作品的文化内涵产生作用。他的画有以线为主的简体,有以色彩为主的密体;有大片留白的,也有满构图的……绘画工具和手段不同,艺术效果迥异,绘画手段的这种多样性,使他的艺术创造展示出不同的多样面貌,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意象性审美追求。
石虎在意写中享受着创造性的喜悦,也用这种意写的画风愉悦大众。中国画界因为有石虎这样在艺术上标新立异的人物,而显得更富有生气与活力。
艺术,除了满足人们多样的审美需求外,还以其表达语言的异彩纷呈启迪大众的思维,推进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革新。这是石虎创新艺术的意义所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