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纵横 天人合一”
赏析黄月花鸟油画

黄月,男,1960年1月出生于中国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
2008年,出版“黄月油画集”(香港华夏出版社出版)。
2009年1月,赖少其基金会主办,中国国家画院“黄月个人油画展”。
2009年1月,油画作品《少妇》,中国国家画院收藏。
2010年9月3日,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在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了中国首届花鸟油画展:“黄月花鸟油画展”。
2009年7月,出版“黄月花鸟油画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2010年4月,出版“黄月花鸟油画集二”(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2010年9月,出版“黄月花鸟油画集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2011年8月,出版“黄月花鸟油画集四”(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2013年5月出版“黄月书画集”(山东美术出版社)。
2010年5月,花鸟油画《金塘碧玉》等6幅作品,钓鱼台国宾馆收藏。
2010年11月,花鸟油画《莲蕊有香尘》等四幅作品,中南海收藏。
2011年2月,花鸟油画《萍踪半生缘》等三幅作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中心收藏。
2010年7月,花鸟油画《不知已在水中央》,全国政协收藏。
2010年10月,花鸟油画《云上香寒》等四幅作品,美国洛克菲勒家族收藏。
2011年11月14日花鸟油画《十二愿》等四幅作品,美国洛克菲勒家族收藏。
2012年1月13日,世界著名现代艺术收藏家大卫.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Sr.)将黄月的花鸟油画作品《独对斜阳》正式编入他的馆藏档案,这也是迄今正式编入他的馆藏档案的唯一的一幅中国当代油画家的作品。
2012年3月20日《风啸花俏》史蒂夫.C.洛克菲勒三世收藏。
2012年5月27日 花鸟油画《悠扬的青莲》等3幅作品,美国洛克菲勒家族收藏。
2010年5月花鸟油画《丹霞翠羽》英国苏格兰戴维森勋爵收藏。
2011年7月1日出任2012(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2年7月13日《香在云头》中国美术馆“创意城市·2012伦敦美术大展”暨“2012(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北京特邀展”作品。
2012年8月1日 花鸟油画《潇洒迎风》英国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展览“创意城市·2012伦敦美术大展”作品。
1982年至2012年,黄月油画《金塘恋翠》、《万府生灵》等近二百余幅作品被中国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及世界著名人士收藏。
在黄月创造性的完成他的花鸟油画以前,不仅仅是在中国,在全世界也没有“花鸟油画”这个名称或者概念。
在东方绘画艺术表现内容和对象的分类上,花鸟画特指中国独立成为一种体裁的绘画(中国绘画艺术在表现内容和对象上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三大类。中国花鸟画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写意花鸟和工笔花鸟。在西方油画艺术分类中,有人物、风景、静物等,也没有花鸟这一独立体裁的分类)。艺术分类是具有一般美学性质的概念,在每一种体裁中都可以看到内容的某种共同牲,以及方向性,其艺术体现、思想和审美评价、感染作用特点的某种共同性。黄月花鸟油画的艺术内质、表现方法、艺术风格、艺术观念和思想显然与油画艺术分类中人物、风景、静物等体裁不一样,其相对的独立性和内在的发展逻辑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类已知的油画体裁。
黄月的花鸟油画是独一无二的,从狭义上解读:黄月花鸟油画在体裁上是过去没有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段、艺术风格等方面明显区别于中国花鸟绘画和西方油画,其独一性是鲜明的;从广义上解读:在世界东西方绘画艺术分类中,还没有花鸟油画这一独立的体裁。
“花鸟油画”作为一种独立的体裁是黄月在2000年创立的。在此之前,东西方油画作品中能见到的对花鸟的描写多以人物画的背景出现,或者是静物绘画,或者是客观记录,或者是表现自然状态下的花或鸟。黄月的花鸟油画与这些花鸟画有着本质的不同。黄月花鸟油画的创作主题不是为了表现花鸟,更不是再现自然状态下的花鸟,而是借以花鸟为画面的主体元素,紧紧抓住与人的生活、思想情感、精神状态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一种主观表现的绘画,一种人的抽象精神与思想情绪的具象表现的绘画。黄月的花鸟油画在其观念、绘画技法、视觉感受上与传统中国花鸟画不同,与西方传统油画表现技法、表现内容也不同。观念是新的,视觉感受是颠覆性的,形式绘画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黄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油画体裁——花鸟油画。
黄月说:“艺术创作不应该被任何传统表现方法和手段所束缚,艺术表现方法和手段都应该是“唯我”的。我的花鸟油画是建立在两种不同基础的艺术形态上,不是为了表达对象,而是追求哲学上、美学上、思想境界和情感上的一种抽象形态的具象表现。
“一直在寻找一种属于我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表达我对当下人与社会的内心感受,表现人的内在的精神和气质,那种瞬间的精神状态。同时我还想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我对现实中人的精神关怀,这种关怀不是对人的丑恶和灰暗的再现,我不认为绘画艺术只有表现人的丑恶、暴力才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尊严、权力以及价值的观注。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多变、不安和浮躁的世界,人的内心因为各种原因而焦躁。这就产生了一个时代的话题:什么是人类内心真正渴望的?在钢铁与水泥以及网络构成的世界里,我们并没有丧失对自然与美的感受能力,我们的爱依然存在。宁静与安闲,健康和生存环境的和谐与自在,或许才是人的内心真正渴望的。黑格尔说:美是人类最早的老师,美的教育具有解放思想的品质。没有审美的过程,谈不上美术的功能。因此美术的审美功能是它最主要的功能。作为艺术家我更关注人对未来的乐观和积极的精神,绘画艺术具有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社会功能和作用,通过对美和艺术的鉴赏,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使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以净化,品格得以完善,从而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这是一般科学文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艺术并不能改变世界,但艺术可以带给人精神慰籍和内心美好的感受”。
黄月的油画创作已有三十余年,纵观黄月的绘画作品,可以发现他是在不断探索、思考和创新中创造出了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形式绘画语言,一种属于黄月的,从形式到内涵具有全新审美意义的独立体裁的绘画语言,一种在视觉与心理上具有的全新美感的花鸟油画。
黄月花鸟油画主体内容是由荷花、荷叶、莲蓬、翠鸟、山石、云水、佛像等构成的,而所谓精神、思想的具象再现是通过画面的色彩渲染与主体元素的组合来完成的。色彩的渲染、色块的安排、墨道的运用和结构线的形成都需要画家用心去实现。在黄月的花鸟油画作品中最多见的表现方法是颜色的恣意流淌,这是黄月是从中国唐代铅釉陶上得到的启发,工匠们将陶器或粘或涂抹上铅釉,任凭铅釉流淌,经高温烧制,最终得到了颜色迤逦,不可重复,巧如天工的唐三彩。黄月认为,色彩的流淌不仅代表了一种情绪的宣泄,还能从中得到色彩的启示与灵感,在随意和控制中得到预想之外的画面效果。《荷韵满堂》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绘画作品,黄月说:他看着颜色在画布上流淌,看着整个画面的感觉在不断变化,不存在无法顾及,只需要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来掌控全局,让画面一步步接近心中并不清晰的构想……这是一幅蕴含着画家对色彩的感觉,对结构与张力的认知和把握的绘画。一切似乎都是随机的,来自画家内心的色彩感觉被一笔一笔填充到画布上,颜色是鲜艳的,跳跃的;大的墨道苍劲有力,将晕染无形的色彩切割开,给人的想象力似乎是没有底线的,在抽象的色与线的融合中是两只具象的小鸟脱颖而出,天随人意,画中所有的元素都为它们而存在了。作品的主题是鲜明的,视觉效果是独特的,所有黄月花鸟油画的特征都呈现出来了,一种让人无法复制无法可及的画法。

《心闲就是仙》是一幅颇具禅意的作品,黄月的灵感来源于一个让人懒洋洋的中午。“我斜躺在落地窗边,闻见一阵阵幽幽的槐花香味。粉红色的槐花,一串串的挂满了枝头,掩去了路人一张张匆匆闪过的灰色的脸。我想起小时候,每当槐树花开,我必用竹竿绑上粗铁丝,折一书包槐花回家,流着口水等外婆烙出槐花饼来。那时的槐树花是白色的,是可以生吃的。而此时的我,不论是白色的槐花,还是粉红色的槐花,都不会让我再动心了。我躺在粉红色的槐花上面,如同躺在粉红色的云上,我正细细品味着灵魂在心里闲荡的惬意。“我欲乘风归去”,苏轼的词,我只想起这一句,粉红色的槐花在我身下浮动着,我是飘的”。
黄月的少年时代是在动荡和压抑中度过的,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让他见到了一幅绘在绢扇上的花鸟画。“那个绷在细铁丝框上的扇子就在被燃烧的几百本纸页暗黄的书堆中,那一瞬间,就像有一把勾子从火中伸出来死死勾住了我,我的大脑一下子空白了,在燃烧的书堆中我把那滚烫的,烧得只剩下一半的扇子抢了出来……朦胧中我听到阵阵咒骂的人声,而我已全然被绢扇上绘画的小鸟吸引了,我的心突然变得沉静了”。
黄月在写给世界著名收藏家史蒂夫.C.洛克菲勒.Jr. 的信中是这样介绍自己的:“1975年,我15岁时开始接触和了解法国印象主义,如莫奈、塞尚等人的绘画。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杰克逊•波洛克的作品是另类和令人震撼的。有一阵子,我身边的画友都在谈论瓦西里·康定斯基的绘画和艺术思想。应该说,我在青年时代对西方艺术的了解和所受到的影响是综合的。1982年我大学毕业,终于从苏联美术教育的思想与形式中挣脱出来。而事实是我从进入大学校门那一天开始,就一直试图将西方艺术的色彩同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加以融合,以一种自由的、全新的观念和艺术形式来绘画,我所思考和努力的是需要寻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绘画,我渴望能创造出具有颠覆性的绘画。
“1996年我到美国,一个全然陌生的具有全新视觉感的世界让我内心无比震撼,这是一种颠覆性的人生感受,也是我一生中第一次整个人被融入进一种与我的人生观念和思想完全不同的思想与色彩感中,甚至连呼吸的空气都是异样的。我坐在哈得逊河边,感受着两种文化激烈的冲撞,感受到了来自内心的从没有过的绘画灵感”。
“我喜欢荷花,或许是荷花承载着太多的美丽和精神的依托,漫步在荷塘边,总能有一种玄妙的感觉。花在天上盛开,云在水中游动,翠鸟飞起落下,将最亮丽的水珠送给最纯洁的白莲。这一刻,人是迷离的,云正缓缓地来,云正悄悄地离去,我的心突然变得敞亮了,生存的重压似乎也在不经意间被彻底的释放了。水天一色的世界,人又怎能不飘然呢”。

作品《与浮云齐》表现了人的内心深处瞬息闪现的“万物与我合一”的那种空境的感受。浮云是看的见而得不到的东西。这里的浮云是池塘中悄然显现的卧佛, 一种精神境界的象征性的体现。一个人若能脱离一切烦恼得到彻底的觉悟,对一切事物现象都能认识和把握,就不会在意世界万象的事物,就能达到最自由、最幸福、最安乐、永无苦痛的至高境界。
中国的狂草,是中国书法向自由表现方向发展的最高极限。“形其哀乐,达其性情”, 笔随心而动,变化无穷,充分展现了人之复杂的内心世界,所谓之情到,气到,笔到,将人所有的生命力、创造力都灌注进去的一种书法。

在《吟风》这幅画的创作上,黄月将卧佛的形象抽象化了,他以大的框架结构来展现一种博大的气势与境界,在狂放不羁的笔触中蕴藏进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心机。色彩或热烈或冷峻或肆意流淌,狂草般的线条如同编织在色彩中的神经,将画家的情绪,画家的信仰,画家的人生哲学与绘画中的各种元素融合在一起。
“在幽远深邃的宁静中随心构建,有一种不被尘境所惑的洒脱,那种空灵般的美感让我沉醉。一个人能不能在磕磕碰碰几十年过去之后,依然有着‘仰天大笑出门去,快马著鞭向长安’的德性。一个人只有信念坚定,才会始终如一,百折不挠”。
一、黄月花鸟油画的风格特点中国的花鸟绘画特指中国画分类中的写意花鸟和工笔花鸟绘画,这是一种观念,即一种对于事情的解释方式。黄月的花鸟油画创作首先是对程式化和没有创造性的重复化绘画的批判,把花鸟画从僵化的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视觉上全面地反映它所处的时代,以不断颠覆性的表现手段来宣示单独作品在所有决定性因素中所具有的独立的地位,体现了花鸟绘画的多样化呈现、创造性和可延展性,让花鸟油画成为具有全球意义的绘画艺术作品,而不是所谓民族性或地区性的。
黄月花鸟油画的绘画语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前无古人及不可重复黄月的花鸟油画给了我们一种从形式到内涵全新的绘画艺术视觉经验。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根植于中国独特的花鸟画传统之上的花鸟油画的创作是前无古人的。黄月把他的花鸟油画称之为是人的抽象精神和思想情绪的具象表现的绘画,不具体表现人的外观表象,而是通过抽象与具象绘画的融合、色彩的随意流淌与控制,多种元素的叠加,借助超现实的花与鸟的表象来展现当代人生存的内在精神与思想情绪。黄月花鸟油画形式语言多样,讲究画面表现的无他性,即无前人可借鉴,又无自己可重复。
2、笔墨相生之道全在于势黄月的花鸟油画在创作上追求对画面的整体布局和氛围的营造:以画面的气势、布势、取势作为花鸟油画构图的第一要素,通过对画面整体色调和颜色块面与墨道的安排,形成画面的节奏与张力,营造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势的营造既是意境的营造,也突出了作品的出主题思想。
3、“随心随意”的色彩表现黄月花鸟油画在色彩的运用上有其独到的表现,画面淋漓的色彩感如同中国画的大泼墨,突破了传统油画仅以笔触表现的方法,而看似无束的色彩流淌却是收放有度,间或明确的笔触和坚定的色块在渲染中融和、撞击和渗透, 具象与抽象相互映衬、干湿浓淡相互照应,“随心随意”,灵气尽显,无序中求序,无法中有法。
4、气韵黄月的花鸟油画有一气合成的大感觉,每一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一种精神的存在,一种气韵的直观感受。清代人方薰说“气盛则纵横挥洒”。黄月的艺术追求是精神超越于尘世和形体的内在的永恒性与绝对性——精神状态的具象表现。黄月花鸟油画的气韵是在画面整体的协调感中产生的,是在各种绘画元素的组织与碰撞中产生的,是绘画中阴阳二气的运转在写意般流淌宣泄的色彩中,在各种差异性绘画元素所形成的节奏中产生的。
追求气韵生动的境界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最高标准。在绘画艺术作品形成气韵的一切技巧都是为了表现人的内在精神,用人生的阅历、思想、价值和情绪去结构画面,赋予画面一种精神状态,体现出生命的活力。境界给于人思想,而思想给于艺术家更高的境界。艺术创作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将平庸平常变得神奇或者不同凡响的过程,是赋予全新注解的过程,是发泄最隐秘或者最鲜明情感情绪的过程,或者是无中生有的过程。
黄月的花鸟油画不直接表现现实,但表现现实给人的感觉,把对人的精神、思想情绪以及对环境的主观感受放在表现的首位,并借以花鸟为画面的主体元素,以抽象与具象的相互作用,线与块面的交错,色彩的随意流淌与控制,色彩的冷暖变化等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来展现人的精神状态、思想内涵和情绪,呈现出一种超然、个性张扬、粗犷野逸但不失细腻美感的总体画面效果。
二、黄月花鸟油画的艺术价值评介艺术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创新。绘画艺术创作是在不断寻求、不断颠覆、不断发现中建构着符合当代的价值。黄月的花鸟油画最为出色的贡献是创造出了一种具有独特审美感受的绘画体裁。
黄月的花鸟油画是建立在两种不同基础的艺术形态之上,他的创作角度、创作层面和艺术追求、观念是与众不同的。黄月认为,东、西方的绘画表现形式并非绝对不能通融,但其依存的基础、表现的观念与手法存在着极大区别,甚至有着根本的对立。中国文化中重视“悟”与“意外之意”的含蓄表达,而西方重视表达的确切性,价值观差异间的相通点与相同点是中西方都对代表自然与自由的花鸟的喜爱。黄月的花鸟油画与中国花鸟绘画有着完全不同的形式和表现方法,又区别于西方油画的绘画技法,其独特的绘画语言融合了东、西方在审美上的共同点,既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心有万象的创作方法和心态,又淋漓尽致的体现了西方油画色彩的魅力这一油画表现中最为重要的特征。这决不是中西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上的简单结合,而是以一种颠覆性的形式绘画语言来融合中西价值观上的差异,探究消除所谓的中西方绘画表现力上的不同,创造出了一种中西方在视觉与心理上都能接受、具有全新审美感受的绘画——花鸟油画。
中国的花鸟绘画成熟于中国的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独特的艺术传统绘画之一,具有强烈的精神性。中国古代花鸟绘画的发展得益于宫廷画院之院体画的延续,自西蜀、南唐首设画院以来,北宋“翰林图画院”、南宋画院和明代画院的兴盛,对中国花鸟绘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形成于北宋熙宁、元丰之际的文人画以“野逸”之风独树一帜,与院体画形成抗衡,也因此有了花鸟绘画更大的发展空间,尽管中国花鸟绘画史深沉跌宕,却也极丰富多彩,最能体现文人笔情墨趣和贯注思想情感。中国哲学中的以小见大,不是量的变化,而是一种心灵的超越。在中国花鸟画漫长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在观察客观形象的基础上,以寓兴、写意为目的的创作传统。它体现了花鸟画审美的主客关系中,以主客和谐为原则而偏于主观的创作思维特征,成为中国人缘物寄情,抒发胸臆的艺术载体。因此,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描绘花鸟而描绘花鸟,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际遇、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寓意性的表现。
然而,作为中国文人士大夫参与的花鸟绘画形式不仅受到笔、墨、纸、砚等表现材料的限制,传统的文化思想、哲学观、审美观的也参与并限制了绘画形式语言的形成。这种程式化的艺术,有其特有的风貌,它的精炼,它的节奏和韵律,它和对象的距离感,都靠了它的一套程式化的构成方法和技巧得以实现,这种程式凝聚着千百年来世世代代花鸟画家的经验和创造性,它表现和创造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审美感觉,它是民族艺术风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种程式的完善和代代承袭的崇拜心,使传统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变成了固定的表现方法,并约束着画家的艺术取向,给花鸟画家的创新带来了障碍。
西方传统绘画艺术重视色彩的冷暖表现和对色彩的整体的艺术的表现,借助解剖学、透视学、明暗法则等学科,将造型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而中国传统绘画不是再现性的绘画,而是建立在‘意象’表现基础之上,追求一种通过‘心物交融’的审美过程来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境界。能创造这种超然于物外的艺术境界的自然不是形式,不是技法,而是内在的精神和气质。在绘画的空间表现上,中国传统绘画追求的是主客交融的意象空间,并且具有流动性的特点;西方传统绘画追求现实空间的逼真幻象,其空间表现具有相对的静止性。造成这些异同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来说,则是“天人合一”思想和东方思维模式,以及汉字与书法艺术等的影响;在西方来说,则是根深蒂固的“摹仿说”和西方思维模式,以及古希腊雕刻艺术等影响。
中国传统花鸟画在表现上受到材料的限制,而西方绘画中的色彩表现是人类长期积淀的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心理经验,色彩美可以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引起人的美感,它丰富而直观,可以随处获取,又很容易感受,色彩的表情性、象征性和审美意味的复杂性,使它成为构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
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沉醉于自然,从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以寻求内心的自由和超脱达到一种新的人生境界。中国的禅的哲学与艺术思想都要求整体地、直觉地体现自然,所谓“悟道”,不是思辩的推理认识,而是个体的直觉体验。禅是以直觉的方式来表达和传递那些被认为不可表达和传递的东西,而艺术的审美心理,也要求所描绘的东西直接诉诸人的感官,诉诸人的感情和想象。它不离开现实,却超越现实。不离开感觉却超越感觉,力求在精神上传达出某种带有永恒意味的超越性的东西。
每一个历史阶段的文化形态都会产生不同于以往的观念和话语表达,绘画艺术的表现更是如此。探索性是对现存艺术系统的重新定义,是对传统画种、表达方式、审美趣味之间界面的相互打破,包括对所谓艺术语言的重新定义,带有挑战、突破的革命性意义。艺术家黄月创作的花鸟油画是当代的,具有挑战性和突破性的,他以大视野大境界来传达当代的气息,追求一种心灵自由的信仰,展现内在的生命,与天地与神对话,感受大自然的美,传达大自然的美,其文化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息脉相通,而在绘画观念和绘画形式上则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的花鸟绘画。
什么样的人是画家?那种能把我们常见的人或物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出来的人是画家。什么样的人是伟大的画家?能够用线和色彩创造出我们没有见过的人或物的人是伟大的画家。画出没有可比性的线条和色彩的人是绘画中的大师。
黄月的花鸟油画的艺术价值不仅仅在于他以独特的绘画语言创造出了一种在中西绘画史上不曾有过的独立体裁的花鸟油画,还在于他的绘画创作理念是站在大政治和人类发展的大境界上,创造美感,给人精神予抚慰,提升人存在的价值与生存的梦想,而不是丑陋、沉重与绝望。绘画艺术作品不应该仅仅限于那种貌似直观的对“现实的批判”,更需要艺术家去创造美感,给人精神予抚慰,提升人存在的价值与生存的梦想。让观者的思绪融入一种静谧,远离人世间的浮躁和纷扰,让人的心灵得到安顿、解脱和自由是人类赋予艺术家的伟大使命。 中国古人论画,认为形似者为下品,形神兼备可胜一筹,“得意忘形”更胜一筹,堪称逸品,而超越物质之形而求其神,超逸脱俗为上品。追求气韵生动的境界始终是绘画美学的最高标准。境界给于人思想,而思想给于艺术家更高的境界。
黄月说:“画画的时候,我活在自己的感觉中,一切都由我的心境来决定,以心境创造意境,在意境中结构出我的处世态度,融入我的思想。每一笔,每一块色彩,或者小心翼翼,或者疯狂随意,有设计有天意,人与鬼相助,愉悦与苦闷相伴……我就这样画着,画自己心中的感觉,可能几个小时,也可能十几个小时,与自己对话,与世隔绝,直到不得不停下来,人还在感觉中沉醉,眼睛却花了,眼前一片模糊。印象派的绘画追求一瞬间自然光色的变化和颤动。我追求一瞬间的心理感受和这种感受对色彩、线条构成的主观性。表现客观是科学,不是艺术创作。艺术家要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色彩的冷暖,线条的长短,画面的构成来源于精神的支配。一幅好画一定是在一种无他的状态中创作完成的。艺术家不会被任何东西所感动,艺术家只被自己感动,只被自己的心境所感动,我借助画布、颜色、线条把这种自我的心境表现出来。我追求绘画中动与静的和谐,虚与实的和谐,线与面的和谐。绘画让我明白,差异在大和谐中是最有价值的存在表现,差异显示了不同的存在和存在的价值”。
黄月说:“一个人不论站在什么地方看世界,这个世界都不是自己的,而只有站在自己的心上看世界,这个世界才是自己的”。
黄月的花鸟油画是画家审美心理、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物化形式,是画家通过花与鸟看到的人类共有的求真向善的本质力量,并通过对花鸟的绘画带给人们心灵宁静或震撼的审美感受。黄月说透过视觉表象去研究人的心理因素,追求一种人的抽象精神与思想情绪的具象表现。他以各种元素的融汇和融合,创造视觉与心理的全新美感。以静制动,以虚衬实,在抽象与具象的相互作用下,在多种元素的对立与融合中来营造画面的整体效果,创造出了一种具有全新视觉感受的花鸟油画新体裁。

2012年1月13日,世界最著名的现代艺术收藏家大卫.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Sr.)将中国当代画家黄月的花鸟油画作品《独对斜阳》正式编入他的馆藏档案,这也是迄今正式编入他的馆藏档案的唯一的一幅中国当代油画家的作品。中国的花鸟绘画成熟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独特的艺术传统绘画之一,具有强烈的精神性。黄月的花鸟油画在传统中汲取营养,中西融合,色彩自然流淌晕染,以虚衬实,抽象与具象互补,表现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以个性十足的绘画语言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粗犷野逸但不失细腻美感的当代花鸟油画。大卫.洛克菲勒评价黄月的油画是他见过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独一无二的油画,让他震撼和感动。这位98岁高龄的老人是洛克菲勒家族第三代掌门人,收藏有梵高、毕加索、达利、莫内、马谛斯、塞尚等世界最著名艺术家的油画作品。洛克菲勒家族的发展史是整个美国历史的一个缩影,并且已经成为美国国家精神的杰出代表,其名下拥有的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可以与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大都会博物馆相媲美,馆藏艺术作品超过15万件。洛克菲勒家族同中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往来,早在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就在中国成立了中国医学委员会,并在1921 年建立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 掌握现代知识的医学人才。197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了访问中国的时任美国大通银行集团主席的大卫.洛克菲勒。1998年10月22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大卫.洛克菲勒时称洛克菲勒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