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红石大观迎新书画联展开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当代著名国画大家崔如琢致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著名演员朱时茂致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到场嘉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全体嘉宾合影留念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尉露)由北京红石丰铭投资有限公司主办、北京红石丰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蔚然大观文化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2013红石大观迎新书画联展”,于2013年1月1日下午15:30在北京歌华大厦歌华大观艺术馆隆重开幕。

此次展览邀请到了当代著名国画大家崔如琢、著名国画家张立辰、胡永凯、范扬,以及文蔚、阴澍雨、唐书安等青年画家。此次展览时间为期15天,自2013年1月1日至1月15日,共展出书画精品新作约100件。展览闭幕当天,还将举行一场慈善义拍活动。

据策展人文蔚介绍,举办此次书画联展,既关乎艺术传承与展示模式,也关乎“同道相益”的艺术交流传统。北京、南京和杭州,是20世纪以来中国画的三大重镇,潘天寿、李苦禅与傅抱石各处一地,他们是中国现当代国画史上的代表性人物。潘氏从学于吴昌硕,李氏从学于齐白石,傅氏融陈老莲之人物、蜀中山水气象与日本画技法于一炉,独创“抱石皴”,自成一格。

而此次的参展画家,恰好赓续了三家画脉:崔如琢早年受李苦禅指点,中岁游历四海,饱览天下书画珍品,由此下笔气象万千,近年驰心指墨,开拓新境,指画得益于潘天寿,皴法墨法受启于傅抱石;张立辰师承潘天寿,大写意花鸟,饶有金石书卷气,雄峙今日画坛,绘画的同时兼事教学,桃李芬芳;而范扬曾就读并执教于南京师范大学多年,他兼蓄诸家所长,也受傅氏间接影响。胡永凯为当代大家,所绘仕女,风格独具,饶益后学。其余数位青年画家,多为潘李傅三位大家的门人后辈。

回溯中国书画史,可见一源而多流是艺术发展之常态。“一花开五叶,功到自然成”,各派虽宗一师,然各有流绪及探索进路。此次展览,可谓潘李傅三位大家门人后辈之间的一次有意义的对话,也是传统的师徒相授与“徐蒋体系”教学法的一次坦诚交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附:参展画家简历

1.崔如琢,著名书画家、鉴藏家、慈善家,静清苑主。1944年生于北京。书法承袭碑派书法家郑诵先,绘画为李苦禅先生入室高足。曾执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1年开始游学海外。1984年荣获美国纽约杜威大学荣誉艺术博士学位。1996年回国,现定居北京。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出版有艺术创作、教学及理论著作多部。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崔如琢数十年如一日,心系祖国,致力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

2.张立辰,1939年生,江苏沛县人,号渔人,斋号渔人草庐、紫苑。曾从学于潘天寿、吴弗之、陆维钊等名师。196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职于人民美术出版社。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电视台书画院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3.胡永凯,1945年生于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1988年移居香港。1992年以杰出艺术家的身份取得美国永久居留权。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中外著名机构、收藏家收藏。出版个人画册二十余种。

4.范扬,1955年生于香港,祖籍江苏南通市。1978年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研究室主任。擅长中国画,工写兼备,意味纯正。

5.文蔚,四川人。中央美术学院国画专业毕业,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专业在读博士。热爱国学和中国传统艺术,研究多年,深造自得。崔如琢先生弟子。

6.阴澍雨,1974年生于河北香河。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美术观察》杂志栏目主持。

7.唐书安,1975年生于四川。攻写意山水画、花鸟画、书法。绘画受业于当代著名写意花鸟画家张立辰,书法受业于当代著名书法家曾来德、邱振中、唐昌虎。书画作品先后发表于《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中华书画》、《中国美术馆》等报刊。现为《未名艺术》杂志主编、《十方》杂志副主编。

展览时间: 2013-01-01~2013-01-15

展览地点: 歌华大观艺术馆 

主办单位: 北京红石丰铭投资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北京红石丰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蔚然大观文化投资(北京)有限公司 

参展人员: 崔如琢 张立辰 胡永凯 范扬 文蔚 阴澍雨 唐书安

备  注: 展览地点:歌华大厦11层歌华大观艺术馆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