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记忆——沈克明中国画作品展在郑州开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时光的记忆——沈克明中国画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2015年5月1日上午,由郑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郑州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豫皖情文化艺术中心承办的“时光的记忆——沈克明中国画作品展”在豫皖情艺术馆开幕。河南省书协顾问、豫皖情顾问贾凤昌,河南省美协副主席、豫皖情顾问李明,河南省美协副主席程兆星,郑州市美协主席白金尧,郑州市美协副主席、秘书长徐敏,郑州市美协副主席连俊洲、丁万春,河南省著名山水画家杨振熙,商丘市收藏家协会副主席赵啟钟,郑州铁路美协主席张守建,豫皖情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朱志良,豫皖情副主任时永战,中国华堂书画院院长、豫皖情副秘书长童月,豫皖情副秘书长吴超,豫皖情艺委会常务副主任范怀珍等相关领导、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郑州市美协主席白金尧致辞

 

      河南省书协顾问、豫皖情顾问贾凤昌,河南省美协副主席、豫皖情顾问李明,郑州市美协主席白金尧,豫皖情文化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豫皖情艺术馆馆长朱志良先后致辞,画家沈克明致答谢词,河南省美协副主席程兆星宣布展览开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豫皖情文化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豫皖情艺术馆馆长朱志良致辞

 

      开幕式上,河南省书协顾问、豫皖情顾问贾凤昌对画展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豫皖情艺术馆为河南艺术交流提供平台表示感谢。河南省美协副主席李明代表河南省美协、河南省书画院对画展表示祝贺,他说,从93年开始至今,20余年间,沈克明从一位默默耕耘的农民画家,逐渐成长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当代人物画家。

 

      郑州市美协主席白金尧在致辞中讲到,本次画展是沈克明艺术人生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展览以翰墨结情、丹青会友,凝聚着作者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沈克明做人笃正真诚,他通过对中国画的思考探索,升华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画作表现形式丰富多彩,题材广泛,笔下塑造的形象生动鲜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画家沈克明致答谢词

 

      豫皖情文化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豫皖情艺术馆馆长朱志良在致辞中介绍:本次展览是春节以来举办的又一次大型展览活动,之后会在优秀艺术家推介方面继续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本次展出作品既有沈克明先生曾经在各大展览中获奖的作品,也有现阶段创作的新作品。希望此次展览能给各位收藏家、书画爱好者带来收获和精神享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领导嘉宾参观展览

 

      沈克明1962年出生于河南博爱,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1999年结业于文化部重彩画高研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郑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河南创作中心创作室主任,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书画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家书画院副院长,北京东方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豫皖情文化艺术中心专业画家。沈克明是中原画坛一位极具个性的画家,工笔写意兼修,以表现豫北地区,画河流域风土人情及重大历史题材而著称,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全军及国际性美展,并获“中亨杯”全国书画大展金奖,第一届“爱我中华”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大展金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被授予“中国百杰画家”,“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全国百佳书画家奖”等荣誉称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入选作品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巨幅画作《马蹄声如骤雨来》

 

      此次展览主题以“时光的记忆”为名,寄托了画家对其艺术历程中美好童年的无限回味。沈克明自幼喜好涂鸦,从小学到中学不间断的出板报、做宣传画插图,有点时间就常到大队部或老师的办公室找寻报纸上的绘画作品剪裁下来,拼贴在一起用来临摹,将自己看到的、经历过的、触动心灵的场景用画笔记录下来。沈克明其不仅对传统文化和中国画有着精深的研究,而且对生活有着真挚的感受和深刻的感悟。他将传统绘画、民间绘画及现代绘画的表达方式进行融合,在人物画作品中运用适当的夸张变形手法,强化人物造型特征,并加强色彩的抒情韵味,画面更加耐人寻味,人物造型憨态可掬,笔墨语言简洁朴实,作品朴实而生动,给人以亲切的感觉,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艺术风。大场景构图作品,详尽而形象地记录了农村生活的各种壮观场面,表现了绚丽多姿的民俗民风。童嬉场景则将稚童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神态和天性表达的淋漓尽致。此次展出的60余幅作品时间跨度较大,题材涵盖人物、花鸟等,工笔、写意技法均有,是画家沈克明近些年创作的一次集中对外展示。无论是入选作品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巨幅画作《马蹄声如骤雨来》,还是童趣盎然的《儿戏》系列和笔精色妙、工写兼备的花鸟画,都给观众在五一期间提供了一个视觉大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出花鸟画

 

      下午,一场小型笔会在豫皖情艺术馆举行,豫皖情艺术家乔枕石、赵进选、庄叶欣等共同参与。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5月15日结束,期间免费对外开放。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