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李婷婷个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06年春天,我惊讶地发现李婷婷大胆地运用毛笔、水墨、颜料在狭长的宣纸上画出无数个瓶子,其形态各异、墨色柔和、色彩艳丽,晕染的边界介乎于流淌与可控之间,画面构成的整体感与局部的精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其视觉效果令观者眼前一亮,予观者无限之想像。那年十一月初,我为李婷婷的作品在798举办了首次个展。


      这些年来,我始终关注着李婷婷的艺术发展。她不断地拓展作品的题材,从早期的瓶子、红烧肉、葵花子、水果到高跟鞋、沙发、柜子、浴缸、吊灯、水、竹子、鲜花、皇冠、庙塔等等,这些题材都源于日常生活。然而,李婷婷运用中国画材料和技法为这些日常生活用品赋予了新的含义。她的有些图像刻意追求画面的构成,凸显时尚感,强调艺术生活化,如:瓶子、葵花子、水、红烧肉等;有些图像似乎在探讨墨色与色调构成的同时,追寻绘画本体语言的当代性,如:沙发、吊灯、浴缸等。这些画面中流淌的墨色与形成极大反差的色调或指涉时尚的边界,或暗喻自由与控制的关系、或明示当代生活的无边界;有些图像似乎在刻意强调生活时尚化、表面化,如:高跟鞋,其画面整体的时尚感与局部的玫瑰粉色/妩媚艳丽似乎折射出生活的浮浅与不安定性;有些图像似乎在探讨信仰、权力与商业之间的关系,如:庙塔、皇冠,这些近期的作品预示着艺术家正在观念与题材上进行新的探索。这些年来,李婷婷坚持不懈地在中国画媒介、技法与当代观念中前行。

      我认为李婷婷画的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也非西方一般意义上波普艺术。中国画在传统意义上与源自西方的绘画最大差异不是技法和媒介,而是中国画舍去了外在的“震撼力”,从语言形式到技法表现都在追求精神和形式上的内敛与平淡,力求通过润物无声去感染受众,让其在宁静中体悟绘画中赋予的精神寄托。

      尽管李婷婷使用宣纸、笔和水墨等中国画材料,运用中国宋代没骨技法,但是,其绘画题材日常生活化、具有现实性,其画面表现出的强烈视觉“震撼力”昭示着语言形式更加关注对现实存在的表现,其视觉效果更具感染力,其作品似乎形而下。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婷婷的画不是“中国”画,但也不是西方的波普艺术。虽然其作品融入了波普艺术的某些特征,如:浮华、性感,作品题材日常生活化,但是,其作品注重对语言本身的探索与局部的精致;其题材不指涉高雅与低俗的界限;这些特征表明李婷婷的艺术不应被归类为中国的波普艺术。

      我以为李婷婷的艺术创作力就在于其对当代性的思考与看待当代的角度。她的作品融合了东方与西方的媒介、技法和观念,其似乎有意通过一个混杂过程寻找某些未知的、不可预见的、偶成的视觉效果,从而寻找出更加符合自己的创作方法,进而走出一条独特的艺术之路。
 
晋华

2014年12月12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李婷婷,女鞋,182×97cm,纸本水墨,2011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李婷婷,沙发,182×97cm,纸本水墨,2011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李婷婷,浴缸No.02,97×182cm,纸本水墨,2012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