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办“琴棋书画印”国粹艺术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的讲话,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联合中国艺术研究院于2014年11月25日共同推出了《琴棋书画印——国粹艺术展》,本展览以“士人雅趣”为主题,在曾经聚集无数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饱学之士的国子监,展示古琴、棋艺、书法、绘画、篆刻五类传统艺术,再现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艺术修养和心灵世界。展品既有古人的传世精品,又有当今艺术家的创新之作;既有寂静无声的历史遗珍,又有声色俱现的艺术传人现场演示。展览采用古今对比、动静结合的形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承有序的深厚根基和繁荣现状。《琴棋书画印——国粹艺术展》的推出,丰富了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陈列内容,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国粹文化特色,也为广大观众集中学习了解中国古琴、围棋、书法、绘画、篆刻等国粹艺术提供了难得机会。展期两个月,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与我们一起通过本次展览能够更多的去关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我们一起共同呵护与传承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览相关知识链接:

 

      古琴,自2003年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迄今已逾十年。从初起的寂寂无声到如今的琴学热潮,古琴同其他传统艺术一样正面临着一个快速复苏的良好局面,我们为之感到欣喜,俞伯牙“破琴绝弦”之悲渐去远矣。中国文化上下数千年,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相比,具有“以道德为本位” 和“以求治为目标”之特点,即孔子所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因此,又是天人合一的礼乐文化。“礼”,“天地之序也”、“理也”,构成古代社会生活的秩序和条理,使万象昭然有序;“乐”,“天地之和也”、“节也”,涵养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也正是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谓之宝贵的“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而此种精神之寄托和载体则表现为器。因此,古人将现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物质的器具赋予之崇高的意义和优美的形式,使行下之器启示着节奏与和谐的行上之意,希望在美的形式中展现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生命表征。器,在“礼”曰礼器,在“乐”为乐器。

 

      棋者,弈也;下棋者,艺也。棋是一种通过相互对弈展现智慧的游艺活动,亦是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弈,围棋也,从廾,亦声。”廾的篆文为“  ”,举手行棋的形象。围棋中的“围”是围而相杀的意思,“棋”则是手执之子,即棋子,因行棋的特点是围而相杀,故称“围棋”。中国围棋传承数千年,影响和陶冶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是一种具有丰厚内涵的文化形态,“弈”中的恬淡、豁达、风雅、机智无不体现中国的军事谋略、哲学智慧、艺术修养等,堪称中国国粹。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它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惯性的艺术形式。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特征。书法艺术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 书法堪称中国的“第四宗教”。

 

      国画又称“中国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在人物画方面,从晚周至汉、魏、六朝逐渐成熟。山水、花鸟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料。到五代、两宋、流派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元化水墨画盛行。明、清和近代,大体录袭前规。在各个时期中,都出现了不少革新造性的画家。表面上是以题材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这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在世界美术领导或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在描绘物象上,主动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另外中国画,还有着独特的装裱形式,起到衬托画体的作用。

 

      印,本意为“官印”之,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作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东汉·许慎《说文》中有“印,执政所持信也”句。又见蔡邕《独断》中“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印”,解释主要有图章,戳记、印章、印玺、印记(亦喻政权)之意。印章艺术一般称为“篆刻艺术”,不是简单地用“篆书”这一载体去刻印就是篆刻艺术。历数历史上有建树的篆刻家,他们首先是有风格、有个性的篆书家,亦即“以我书入我印”,如: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黄士凌、吴昌硕、齐白石等。 传统的篆刻艺术,它的标准是:只有在形成了个性色彩和具有审美价值的篆书艺术以后,才可以催生出有个性色彩和具有审美价值的篆刻艺术作品。 篆刻,就是以刀代笔,在印材上按照已经写好的书法,或画好的图像,进行刻写。它是中国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具有实用与欣赏的双重价值。篆刻最常用的字体是篆字。此外,还有隶书、楷书、行书等。篆刻的材料有水晶、玉、金属、兽角、象牙、竹、木、石料等。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石料。 中国的篆刻艺术之所以丰富多彩、流派纷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入印文字的形体美在起作用。由于千百年来的演变和发展,中国文字的书体复杂多变,具有丰富的艺术性。从体式来看,分为真、草、隶、篆;从艺术来看,各种体式又有不同的书写风格。正因为中国文字具有这些特点,才使得篆刻这门以文字书写形式为表现内容的传统艺术,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