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宝蓟局钱币的收藏

  咸丰年间的宝蓟铸钱局,是设在京东马兰峪的铸钱局,是专门为驻清东陵的驻军和办事机构铸造饷钱的铸钱局。“咸丰四年奏准直隶省马兰镇鼓铸当百、当五十、当十大钱,当百每枚重一两五钱,当五十每枚重一两,当十每枚重五钱,正面照部颁式样,背铸清文宝蓟二字,又添炉试铸当十铁钱。”,宝蓟局于咸丰四年闰七月开炉试铸,大约在同年十二月停铸。前后只维持只有五个月时间。成为咸丰年间最短命的铸钱局。

  由于铸钱时间短,因此,宝蓟局钱币在咸丰钱中属于相对珍稀品种。其中以宝蓟小平钱、当五钱最为稀少。

  一、宝蓟局咸丰小平钱

  咸丰宝蓟局小平钱尚无任何典籍资料和钱谱有所记载,近年来,有所发现,《咸丰泉汇》中作者写道:“宝蓟局咸丰钱笔者未见有小平钱,应亦有之。”。最早披露有此种小平钱存在。在齐仲佑先生的《咸丰钱版式系列》(修订版)中介绍两枚咸丰宝蓟小平钱。

  在网络上也有介绍,如一枚称为咸丰宝蓟局小平的母钱,直径22mm,厚1.5mm,重量3.7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也有小平铁钱介绍,如下面铁钱直径约23.98毫米,郭厚约2.41毫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些钱币的买家均来自宝蓟局故地,京东一带。这些钱币表明,它们的直径基本在22毫米上下,重量约为一钱,约3.7克上下。

  笔者收集有两种版式的宝蓟局咸丰小平钱,一枚来自通州运河清淤工程工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此钱币重量约为4.1克,直径为21.7毫米,郭厚1.8毫米。与网络上的宝蓟咸丰通宝母钱版式相同,数据也基本相同,与宝蓟咸丰通宝铁钱的版式一致,应为部颁样钱或铁母。

  另一种为窖藏钱币,来自西北,带有蓝绿锈,面文和背文相当清晰,属于没有流通的钱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它们的直径在22毫米上下,郭厚约为1.45毫米,重量在3.3—3.8克之间

  这些宝蓟局的咸丰通宝为另一种版式版别,为“尔宝、八贝、角头单点通”。这批宝蓟咸丰通宝的最大特点是文字纤细,字体峻深,其重量大体和咸丰通宝的行用钱的标准,“一钱”(3.73克)相等,并且似乎没有投入流通。和现存的宝德咸丰小平钱比较,发现它们无论是在文字上,还是在形制、尺寸上都非常相似,这些应该是为宝德、宝蓟局,两个专门为内廷服务的铸钱局,专门设计的一种地方版式的钱币。

  二、  小巧玲珑的“咸丰宝蓟当十”

  咸丰宝蓟局钱币中以咸丰重宝当十的变化最多,也是最典型的减重钱。在咸丰四年七月开铸时,当十每枚重五钱(18.65克),同年十一月“改情铸钱份量”,“当十钱重三钱五(13.055克)”,减重近30%。因此咸丰宝蓟当十分为大样与小样。

  根据笔者对资料上的10枚咸丰宝蓟当十小样的数据,直径最小25.76毫米,最大28.2毫米,相差2.44毫米,重量最大13.2克,最小9.5克,相差3.7克。可以发现咸丰宝蓟当十小样的尺寸、重量参差不齐,相差较大。从数据上看,可以分为厚重,重量在11.4克以上,轻薄,重量在10克一些。

  我收藏有一枚“小巧玲珑”的“宝蓟咸丰当十小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枚钱币来自河北行唐县一个旧房拆除发现的窖藏,原来藏于一个器皿,基本是都是清钱,这些钱币的特点是没有经过流通,基本保持了铸造初的模样,其中大部分为咸丰当五、当十钱。也有不少乾隆大样,这些大样品相很好,据说房子当年的主人为清朝的官员,应为一位钱币收藏爱好者。此钱甚小,直径不到26毫米,郭厚2.5毫米,重量8克稍多,直径甚至小于咸丰通宝小平大样的直径。这批出土的钱币均为黑漆古,上面带有一层薄薄的蓝绿锈。

  文章《小平型“咸丰重宝”钱》中介绍了一种减重的宝源局咸丰重宝钱,这些钱直径约在19.2毫米,重2-2.6克,其重量与一般减重的咸丰通宝钱相差无几,钱径也不差上下。这种超小型“咸丰重宝”,与以上那枚小型咸丰宝蓟当十钱相比,可算“大巫见小巫”了,可见咸丰一朝通货膨胀之厉害。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