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放和他收藏的百把日本铁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放收藏的铁壶,上面有贝壳花纹,提梁为中空的,上面有虫蛀纹。

  茶人都希望有把煮水的好壶。好壶煮的水甘甜柔软,能泡出茶的魂。近几年,日本的老铁壶广受追捧。我市有位藏家名叫张放,他眼光独到,早在五六年前就收藏日本铁壶,如今已有上百把的壶,着实让人羡慕。

      看见第一眼就被吸引了

  走进张槎高新区科技产业园里的方丈视觉工作室,一推开门,几把老铁壶和釜就安置在玄关位置,快节奏现代感的办公室立马有了温暖的人情味。转到张放的 办公室,一排排式样不同的日本铁壶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樱花提梁的,梨形万寿菊的,大肚双耳的釜,繁复花纹温酒的铫子,看得眼花缭乱。

  五六年前,日本铁壶还未大行其道,张放如何独具慧眼呢?原来,张放一直玩收藏,从紫砂到玉器,十分丰富。几年前,他去参加广州茶博会,在一个摊位前 看到了把日本的砂铁壶,古朴的外表,却散发着冷峻的光芒,精致的手工,细赏壶甚至可以穿越时光读到制壶人的心情。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可翻开价签看看,1 万多元的价格实在有点贵。可谁知,就是那一眼,在他心里种下了根。回去后,他上网查资料,请教玩家,加入玩铁壶的圈子,从此就走上了收藏路。

  他一次买了20多把壶

  张放喜欢钻研。喜欢上日本的老铁壶后,他不断地阅读资料,和朋友交流,渐渐就掌握了看壶的门道,就下手买起来。“这把壶我买到手前后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他指着一把南部孝保的老铁壶说,这个铁壶是砂铁,用久了有银的质感。而砂铁因为硬度高,铁质纯,凝固快,制作时不易成型,所以比较少。当初从网上看到这把壶的照片就非常喜欢,前后反复看了很久,最后又专门跑到外省去看实物,前后一年才买到手。但这把壶没有盖,又到日本找到配套的盖子,前后一年半的时间才配齐。

  这还不算什么,最疯狂的是有一次他“打飞的”跑去福建一个壶友家,看到对方的壶都很喜欢,一下子买了20多把。不过他也笑言,当时铁壶还没炒起来,价格比较便宜,现在买一把都要考虑很久了。

  买多了,他看日本铁壶越来越内行。他说,日本的铁壶大致可以分为京都和南部两派。京都多为过去达官贵人制壶,风格华美,多有镶嵌、花纹、图案,还有鎏金、鎏银、银摘钮等工艺,过去还常常定制一把壶送给亲友; 而南部的壶多为平民百姓日常使用器具,比较简朴,但器形变化多,也不乏精品。从入门的追风格,到后来追著名的堂口,再后追制壶的大师,几年的时间,他居然买了上百把老铁壶,没一把款式重复!

  养壶要耐心是沉淀心灵

  为什么泡茶要用铁壶?张放说,从科学的角度讲,铁壶在煮水时能够吸附水里的氯气,释放二价铁离子,人体吸收后能补充铁离子,预防高血压等。但从直观的口感讲,铁壶煮的水会很甘甜,柔软。即使是同样的水,每把壶煮出来味道都不一样。壶的制作工艺越好,煮出的水越甜。

  但张放也不否认,铁壶使用起来特别麻烦。他说,因为铁壶是生铁制作的,所以很容易生锈,养壶又不能使用油涂等方法。而铁壶烧水,最好是用炭慢烧,一壶水烧开要10——20分钟的时间,非常慢。热壶不能加冷水,容易有裂纹。壶要经常用,不能用一用放一阵。其实是沉淀心灵的过程。“可能越复杂的东西越能沉淀心性,越无用的东西才会越珍惜吧。”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