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申:明清时期佛像北京造特点

      2014年8月3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金申在北京大学讲解关于自东汉至明清时期的佛像历史以及佛像的工艺、鉴定、辨伪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代的时候大概是疆土也广大了,国力强盛了,还有铜的资源解决了,明代藏佛红铜都是尼泊尔的,尼泊尔盛产红铜,所以西藏的佛像铜料应该很多都是从尼泊尔输进来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代干隆皇帝他就信藏传佛教,北京造了很多,除了宫廷以外还有些民间作坊也在造,清代的藏佛,北京地区的,几乎多半都是黄铜铸造的,所以他的器壁都很规范,黄铜质地细腻,器壁规范,做出来的手感非常重。另外黄铜又硬又脆,已经没法卷起了,所以就用剁口,剁出来毛刺来固定底盖。我们管它叫剁底。很好辨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当你整理过各千尊上万尊佛像,闭着眼睛拿手一掂就知道明的、清的,清代的手感重,而且不温润,抓起来感觉很搁手的感觉,明代比较温软。典型的清代的剁底。典型的民间造的器壁也不匀。典型的,这也是黄财神,这都是黄财神,清代的佛像特别是干隆时期的,良莠不齐,好的好,差的差,因为清代干隆皇帝信藏传佛教,所以他造得太多了,特别是逢年过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像这种佛看见了吗?一次做法事有记载要用一万一千尊,因此宫廷是做不过来的,要分派到民间去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像这种佛都是给他母亲做寿时候用的,目前有两种款,一个是庚寅年款的,还有一种是辛巳年款的。这都是长寿佛,要给他妈做寿,无量寿佛一样。他这个是北京的,不是赏给外国的,不是赏给西藏的。所以这东西不贵,过去一两万,现在三五万,好的七八万,这个才一万五,就是量太大。由于它是赏给分配给民间作坊来做的,所以有时候工期紧、任务重,做的就那么回事,就是因为量太大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都属于做得好的,千手观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黑天马哈咖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个是大威德金刚,护法神,这做起来太麻烦了,这么多胳膊,这么多手都得分部位铸造,还得焊到一起的,这个做成太麻烦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四壁观音。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