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东龙山遗址环境变迁与考古文化更替

  【摘要】自然环境变迁影响古代文明的发展与更替,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和认可。本文对陕西省商洛市东龙山遗址从仰韶、龙山文化至夏、商、周代时期连续的文化遗存和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了磁化率测量、孢粉分析、动物化石分类鉴定,考古遗址调查和14C加速器测年,为的是进一步探讨环境变迁与考古文化更替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该遗址区域内分别选定3个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和考古遗址采集样品,进行高精度14C加速器测年,根据测年数据建立合适的贝叶斯校正模型,以此进行14C系列样品的贝叶斯校正,首次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和考古遗址的14C年代序列。马兰黄土与全新世黄土-古土壤交界处的14C年龄为94709130 cal BP,复合古土壤下部形成时期为80207940 cal BP:复合古土壤上部形成时期为49704840 cal BP;新黄土开始堆积时间为29602840 cal BP。仰韶文化始于复合古土壤下部形成之后:龙山文化始于复合古土壤上部形成时期;夏、商代始于40803840 cal BP;周代始于新黄土开始堆积时间。通过对东龙山地区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揭示了该地区进入全新世初期时,气候逐渐转暖,此后古土壤开始发育,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代、商代文化繁盛期的出现均与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相关联,自周代以后,气候转为干冷,开始堆积新黄土。而在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交替时段(5000 cal BP),龙山文化与夏代、商代交替时段(4000 cal BP)以及周代晚期(3000 cal BP)发生的降温事件在全球均有记录,这3次短暂而突然的气候降温事件的交替出现,导致温度和降水逐渐下降和减少,促进了古人类文明发展的兴衰更替。

 

  【关键词】全新世地层;东龙山遗址;14C测年;环境变迁;历史更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23006);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知识创新领域前沿项目(LYQY0654099039);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费资助

 

  【来源】《地球环境学报》2011年04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