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南京城墙科技化保护管理水平的思考

  “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多城市联合申遗项目。中国明清城墙是指最终建成于中国明清时代,现分布于江苏、陕西、湖北、浙江、安徽、辽宁等地具有军事防御、抗洪防灾和空间规划等功能的体制性构筑物,包括南京城墙、西安城墙、荆州城墙、襄阳城墙、临海台州府城墙、寿县城墙、兴城城墙、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等。这一组合项目中,南京城墙等级最高,保存长度最长。

  一 、南京城墙智慧化博物馆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南京城墙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一个高峰的产物,是明初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城市规划、审美意识、建筑技术和国家财力的综合体现。南京城墙上亿块手工制作城砖的砖文,在反映公元十四世纪中叶政府组织百万民众参与国家级重大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的同时,留下了数以百万计的官员、普通百姓和工匠的姓名,是中国现存的一组规模最大、历史文化信息极高的汉字书法砖文群。

  早在2001 年,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启动了“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 项目,以数字化手段调查、完善我国文物、博物馆领域的国情资料,建立并运行动态的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南京城墙城砖及砖文数据库建设正在有序进行之中。

  近年来,智慧博物馆在数字博物馆的基础上得到不断发展。智慧博物馆注重以博物馆的需求为驱动,分析博物馆自身特点和个性化要求,提供“物、人、数据” 三者之间双向多元信息交互通道,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方式,实现以人为中心的信息传递模式,从而实现博物馆服务、保护和管理的智能化。

  即将动工建设的南京城墙博物馆定位是:南京城墙历史与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和“中国明清城墙” 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展示地。博物馆建设必须要在文物保护、展陈方式、藏品管理等方面向数字化、智慧化博物馆方向发展。

  二、申遗为南京城墙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世界遗产的数量和状况是世界各国文化实力和文化地位的重要体现。申遗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文物保护系统工程,遗产地必须达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规范和要求,这是国际化的保护理念与中国传统思维的正面碰撞,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与机遇。

  申遗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手段之一。申遗过程中,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维、新规范、新技术被不断引进,各相关行业的智力支持打破了文物保护行业的技术壁垒。同时,在申遗的实际工作中严格依照国际标准,制定各种操作规范,可以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国际接轨,使文化遗产得到更有效的科学保护。对国际性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及方法的探索,可有力地推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达到更高的国际化水平。

  申遗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积极探索。反思南京城墙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实践,如何使“中国明清城墙” 文化遗产组合项目能够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如何使中国式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方法与西方的理念、技术相融合?如何使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可以想象的是,南京城墙申遗成功之后,必须接受国际监督,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国际准则,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严格管理文化遗产,为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

  甘肃是中国的文物大省,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1987年,甘肃敦煌莫高窟和万里长城——嘉峪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4 年6 月,甘肃境内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和玉门关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中的五处遗址点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目前,以南京城墙为首的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项目正在不断推进之中。如何利用现代科技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甘肃省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充分发挥高新科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2014年,甘肃省敦煌莫高窟、锁阳城遗址、嘉峪关关城等7 处世界文化遗产地启用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警监测系统。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处理提供了范例和标准。敦煌研究院建立了莫高窟数字档案,为壁画保护提供技术保障,使莫高窟珍贵的文物信息得以永久真实地保存。长城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则采用了预警平台自动监测、便携式监测设备定期监测和人工巡查相结合的系统化监测形式。选择在病害发育相对严重且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安装实时监测设备,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在线传输,以准确监测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地气象、木结构、城壕、城墙及客流量。

  近年来,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监测管理各方面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科学有效地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可以对影响文化遗产安全的各种因素加以防范控制,对文化遗产本体及其环境实施预防性保护,使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 以及“真实性”、“完整性” 得以保存。但是,目前中国的遗产监测管理水平在整体上还比较落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的研发,是国家文物局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的重点工程。在监测管理方面,中国各遗产地积极探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遗产监测系统,实现档案数据电子化、监测管理标准化、数据采集自动化、业务管理网络化。

  目前,依照《世界遗产评定准则》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将规划设计“南京城墙遗产监测预警平台”,以南京城墙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处置为契机,结合文化遗产监测的指标体系建设、基础支撑平台、档案管理和文物管理要求,完成南京城墙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建设南京城墙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对文物本体及其环境进行科学调研、勘测、评估、登录、修缮、管理、监控等一系列活动。

  三、整体提升南京城墙文化遗产管理水平的实践与展望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首先应遵循国际社会的普遍原则。“原真性”与“完整性”是评价文化遗产的两项重要指标。南京城墙无论成功与否,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本身就是对遗产项目进行保护、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目前,南京城墙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例如:对城墙某些病害机理的研究不够深入彻底,不能从根本上找到病害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不能有效控制城墙病害的发展等。总的来说,南京城墙文化遗产的科技化保护相对比较薄弱,但未来前景广阔。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规范和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其次,要需要充分发挥

  中国明清城墙申遗专家委员会的咨询作用,设立专业研究机构,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明清城墙文化遗产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提高中国明清城墙申报准备工作的专业水平。第三,要确立科学的保护与发展理念,加强对南京城墙文化遗产的整体规划,以规划引导当代南京城市建设行为和功能变化;加强政府对南京城墙文化遗产的管理能力与监督职责,在管理体制健全的基础上,完善法律法规,保证足够的行政资源和行政力量用于遗产保护;倡导公众参与南京城墙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个人和团体建立对话与合作的平台,协调不同利益团体之间的冲突,让全社会认识到南京城墙文化遗产的价值,实现全民的、自觉的、永久的保护,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标。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