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博物馆志愿者事业发展空间

  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公众日益把博物馆作为日常文化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博物馆也成了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与之相对应的,由于诸多理念、体制等方面的不足,我国博物馆在具备大量文物、文化资源的同时面临着人才资源不足的困境,制约着博物馆的发展及其社会功能的发挥,而博物馆志愿者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博物馆志愿者的出现,弥补了专业人力的不足,提升了服务品质,扩大了服务层面,把博物馆理念、博物馆知识、博物馆文化进行广泛的社会传播,从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博物馆事业中来。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副馆长冯光生曾深有感触地说:“对于像我们这样需要扩充教育力量又长期面临资金困境的艺术馆来说,志愿者撑起了一片天!”

  自上世纪90 年代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明程度也逐步提高,不同的年龄层次、文化水平和职业的人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公益文化中来。2002年3月6日,原中国历史博物馆率先登报公开征募志愿者,有560多人报名应征,150人被首批录用,主要供职于讲解导览岗位。随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一批大中型博物馆纷纷开始这种探索与实践。宁波博物馆自开馆之际就着重强调志愿者的重要作用,2008年12月5日的宁波博物馆开馆典礼上 ,博物馆志愿者的誓词是:“尽心尽力,无私奉献,服务公众,回报社会。践行志愿精神,担当历史使命,传承多元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积极支持博物馆公益事业,为弘扬与共享人类文明而不懈努力”。以此为基础,宁波博物馆以“迈向国际,提升专业,融入社会”为宗旨,着力打造了一支国际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志愿者队伍,形成了宁波博物馆的志愿者发展模式。

  2009年12月,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专业委员会成立,它为中国的诸多博物馆的志愿者工作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推动中国博物馆志愿者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总结、回顾三年来工作的基础上,并结合中国博物馆志愿者发展实际,宁波博物馆于今年3月提出了以“科学化、普及化、多元化、数字化、国际化”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博物馆志愿者发展思路。

  以科学化实现博物馆志愿者健康发展

  科学化是每一个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是博物馆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博物馆志愿者事业健康发展以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必然选择。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科学化必须充分了解、吸收国外博物馆以及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经验教育;必须结合中国博物馆自身实际走出一条符合自我特点的发展之路;按照博物馆发展规律办事,必须对目前博物馆志愿者诸多理论性问题加以深入、准确地研究,例如什么是博物馆志愿者,哪些人能做博物馆志愿者,它和其他社会志愿者有哪些区别?博物馆志愿者在博物馆应当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博物馆志愿者的作用。

  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科学化必须是全面性的,必须是涵盖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激励、保障等多个方面、多个要素、多个领域,必须是整体的、全方位的科学化,必须是一整套全面科学的博物馆志愿者管理体系。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科学化还应当具有导向性,应当在总结回顾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一段时间内博物馆志愿者发展的方向。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科学化还应当是发展性的,必须要随着时间的改变、环境的变化,及时修改不合时宜的制度、措施,及时采取适应新形势的合理方式和方法。

  以普及化实现博物馆志愿者的普遍发展

  随着中国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公众来到博物馆,这就要求博物馆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内容、更加舒适的参观环境以及更加安全的参观场所等全方位的服务;而另一方面,虽然我国近年来博物馆发展迅速,但人才缺乏、服务意识有待加强等问题依然存在,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这就要求博物馆志愿者普及化、社会化。

  所谓博物馆志愿者的普及化,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博物馆内部的普及化。目前,我国博物馆志愿者的工作主要还是局限在票务、引导、租借、维持秩序以及基础性讲解等基础性服务岗位上。博物馆志愿者在博物馆内部的普及化就是要求志愿者打破基础性服务岗位这一局限,在深入讲解、展览策划、活动策划乃至博物馆管理等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让博物馆志愿者真正成为博物馆的一分子;其二是全社会的普及化。目前,博物馆志愿者主要还是集中在高校,学生志愿者依然是主要来源。博物馆志愿者全社会的普及化就是要通过博物馆自身的努力让全社会、各个行业的人都能够参与到博物馆志愿者工作中来,让博物馆志愿者丰富化、多样化,这不仅能够避免学生志愿者为主所带来的流动性大、专业性不足等诸多问题,也能够使博物馆志愿者为博物馆和社会公众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职能。

  以多元化实现博物馆志愿者的全面发展

  如果说普及化是基础,那么多元化则是博物馆志愿者发展的深化和细化。博物馆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的岗位体系,对每一个岗位都要建立细致化的岗位描述,并对之逐步加以完善,从而适应多元化的志愿者人才队伍;要对每一个志愿者进行客观、合理的考评,充分了解志愿者的专业、特长、特点等诸多要素,并将其放在合适的岗位以实现每一位志愿者功能的最大化。最终使博物馆志愿者在普及化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打造一支科学配置、战斗力强的志愿者队伍。

  在队伍多元化的基础上,博物馆志愿者还必须实现其组织的多元化,包括人员架构的多元化——吸收社会人士参与到博物馆志愿者专委会等博物馆组织中来;评价的多元化——博物馆以及志愿者的工作要有社会来评定,不要关起门来只由博物馆自己来评价;评定标准的多元化——要综合、全方位评定,要体现多元化的特点。

  以数字化实现博物馆志愿者事业的信息化发展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因此,博物馆志愿者事业发展必须顺应数字化的潮流,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终端,实现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数字化。首先,要利用数字化积极构筑博物馆与社会公众对话、互动交流的平台,及时传递信息、共享资源,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并积极参与到博物馆志愿者工作中来,实现博物馆博物馆志愿者宣传、招募的数字化;其次,利用数字化方便、快捷、无地域限制等诸多优势,全国统筹,建立起一个全国范围的、包含国内所有博物馆的、具有权威性和唯一性的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平台,为每一位博物馆志愿者建立个人数字化档案。这不仅实现全国博物馆志愿者的统一管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志愿者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而导致的流失问题,同时还体现了对志愿者的尊重,满足志愿者为博物馆提供服务后希望得到社会承认和证明的愿望。

  以国际化拓展博物馆志愿者的全球化视野

  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国际化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志愿者可以提供国际化的服务,二是博物馆拥有国际化的交流。如今,每年都有大量国际游客来博物馆参观。由于他们缺乏对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参观效果。加之博物馆工作人员资源有限,无法为每一位国际游客提供相应的语言解说服务。这就需要博物馆建立志愿者国际化服务体系,成立一支会多种语言的志愿者讲解团队,以满足国际游客的需求。鉴于对团队的要求会非常高,博物馆可先建立国际上比较通用几种语言的团队,再进一步建立小语种团队。国际上的博物馆志愿者工作有非常多可值得学习、借鉴之处,所以建立一个稳定的国际交流平台和体系对博物馆来说非常重要。国际交流不仅可以提升博物馆志愿者的水平,宣传博物馆的志愿者工作,还可以借机开拓引进外展、送展出国门等博物馆其他方面工作的国际化。

  博物馆志愿者的科学化、普及化、多元化、数字化、国际化工作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全体中国博物馆以及志愿者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它必将为中国博物馆志愿者事业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