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考古资料的公众利用问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南京博物院

  

  近几十年来,中国考古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重大发现层出不穷。伴随着开发建设大潮,日常抢救性考古发掘更是数量众多,并积累了大量原始考古资料。不同时代的考古资料各有其特点。新石器时代主要是陶器、骨器、石器等,更多的是大量无法拼合粘接的陶片标本。商周以后,比较引人注意的是精美的青铜器、玉器,但也有大量陶器、骨器等,即使是青铜器,也不是个个精美,多数是一些普通车马器、武器、装饰用铜器等。秦汉以后的考古资料,虽然有许多引人注目的大墓和精彩的金银器、瓷器,但长期积累、大量堆积在文物库房中的陶器、瓷器、墓砖、瓷片标本等普通文物才是最为常见的。这些普通考古资料除供科学研究外,如何发挥其作用,有效利用,是我们考古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普通考古资料的利用现状

 

  考古资料面向公众最直接的手段是博物馆展陈。在博物馆展陈时,比较常见和传统的做法是挑选出最精美和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器物,向公众进行展出。此类展出,由于展览面积的局限,往往容量有限,只有很少量文物能与公众见面。大量普通考古资料或者存放在博物馆库房,或者堆放在考古单位的标本库或库房,与普通观众永远无缘见面。即使是专业研究人员,想研究某批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资料,通常都会颇费周章。更有甚者,某一时期的陶片数量发现较多,在挑完标本并撰写完发掘报告后,会剩余大量的碎陶片,如果没有地方存放,部分考古发掘单位采取掩埋的方式处理。大量的普通资料利用效率低下,如何展示和利用这部分普通考古资料,国内外有一些好的实践,可以启发今后的工作。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