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博物馆集群化运营的探索

近年来的统计表明,我国民众越来越注重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对博物馆的参观热情日益高涨。然而,逐年增长的博物馆以及观众数量对博物馆的运营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各种新技术和创新理念层出不穷,进一步对博物馆的展示教育理念和知识传播渠道等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博物馆自身的发展也遇到了诸多新问题。

  3月20日正式施行的《博物馆条例》,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博物馆发展的举措,明确了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路径和方向。近年来的统计表明,我国民众越来越注重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对博物馆的参观热情日益高涨。然而,逐年增长的博物馆以及观众数量对博物馆的运营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各种新技术和创新理念层出不穷,进一步对博物馆的展示教育理念和知识传播渠道等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博物馆自身的发展也遇到了诸多新问题,例如:配套设施不健全、内容同质、职能同构性强而互补性差、人才缺失、资源缺乏、资金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等。面对这些挑战,博物馆集群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之道,通过集群形成资源的集聚,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形成价值共同体,提升博物馆的整体形象,使集群内的博物馆得到更高效和个性化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博物馆的需求。

  集群化是博物馆发展的内在需求

  博物馆的发展需要依赖于资源的聚集,例如专业的人才队伍、多元的展示技术、高效的运营理念、公益性与经营性并举的营销策略等,而这些资源既是博物馆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也是博物馆之间以及博物馆与其他机构之间合作互惠的结合点,因此,集群化为这些资源的集聚提供了基础,成为当今博物馆发展的内在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博物馆集群促进优质人力资源的流动。对于规模较小的场馆来说,优质人力资源的不足将会大大影响场馆的运作,这里的人力资源不仅仅包含正式编制的高层次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还包括专家顾问、合作学者、志愿者等。在博物馆集群化的运作下,通过人力资源共享的方式整合整个博物馆系统,实现场馆间的主体互动,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从而促进集群内博物馆的共同发展。

  博物馆集群促进场馆展示功能的优化。随着博物馆建设热潮的退去,如何维护场馆的运营,保持博物馆常开常新迫在眉睫。博物馆通过建立集群化的关系,推进藏品、展览、展示技术、教育项目等多维度的资源整合,实现展示资源的灵活调配,为集群内的场馆开拓新的展示理念和展示资源,从而实现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公共职能。

  博物馆集群促进营销管理能力的提升。纵观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博物馆群均被视为城市发展的催化剂和文化行销的典型。对于集群内的小型场馆来说,它缺少营销的资源,而大型场馆可以借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成熟的营销策略将其整合在自身的战略发展策略中,一并进行营销,一方面提高小型场馆的公众知晓度和参观量,另一方面也使得小型场馆在集群化的过程中汲取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而大型场馆也利用了集群的优势进行资源的整合,提升了整体运营能力和效率,实现群体化运作的规模效应,促进整个城市的文化发展。

  博物馆集群化运营的策略建议

  博物馆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也必须思考如何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营管理模式,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与融合,彰显出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

  建立管理体系,以理事会为最高领导机构。最新发布的《博物馆条例》中明确提出建立博物馆理事会制度,鼓励社会参与博物馆的建设、管理、监督。因此,我国博物馆在集群化的过程中,应充分借鉴国外博物馆集群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建立以理事会为最高领导机构的集群管理体系。博物馆集群设置一个核心馆,由核心馆来落实和推进理事会的相关决议,核心馆的馆长在理事会的指导下组织开展整个博物馆集群的业务工作。理事会领导下的博物馆集群意在保证集群事务能高效的协调与管理,同时也能根据集群的发展状况随时监督及时调整。

  完善机制建设,为集群化运营提供指导。博物馆集群化运营与单个场馆的运营情况并不相同,其涉及面更广,运营的方式更加复杂。若要更加高效的进行博物馆的集群化运营,首先应形成利益共同体、设立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制定相应的运营机制,并以此作为集群发展的基石。例如:设立加盟准入标准、建立场馆加盟和退出等运行机制;建立馆际互助机制明确各场馆之间互相合作、资源共享的方式方法,形成优势互补,促使各场馆共同成长;建立协调沟通机制,使得集群的发展更加顺畅高效;建立合作推广机制,通过规模效应塑造良好的博物馆品牌,实现集群效应;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通过共建共享专家库、创办培训课堂、人员相互挂职等方式,切实促进博物馆人才的交流与培养。

  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博物馆集群化建设。集群化运营对我国博物馆而言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为确保我国博物馆集群的稳步有序推进,应采取由点到面、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博物馆集群化建设,确保博物馆集群的有序健康发展。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两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先从分散走向集中,在这一阶段,同区域内相似类别的场馆达成初步的集群意向和集群框架,并通过一些具体的工作进行集群的试点,从而为博物馆集群的全面深入推进积累经验;第二步从集中走向集群,在这一阶段中,各博物馆真正在不同层面上建立起合作关系,整个博物馆群体形成一种关联和协作效应。

  博物馆集群化运营路径探索

  博物馆集群化运营并非一蹴而就,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于我国博物馆集群化运营路径,主要可分为集群构建、合作关系建立以及合作管理与评估三个步骤。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在理事会的指导下,由核心场馆制定整体规划发展策略,资源优化组合、协调发展,以大馆带动中小博物馆,使博物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求同存异,发挥整体整合功能。具体而言:

  第一步,由核心场馆组织牵头,确定整个集群的整体目标,建立共识,并确认集群内各个馆的特性及差异,确保每个合作方在集群中都能发挥其专长、各司其职,从而为整个博物馆集群搭建整体构架并奠定合作基础。

  第二步,由核心场馆负责组织协调,与各场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其持续参与的能力,并为整个博物馆集群创造相应的价值。一方面通过自身与其他场馆的合作,促进小型场馆的成长,另一方面,积极促成各场馆之间的合作交流,并为这些合作提供相应的资源保障。

  第三步,由于集群自身的发展、集群内馆间的互异、外部政策的改变等,需要不断审视场馆间的合作是否顺畅,并及时做出相应的改变与调整。因此,可以由核心场馆统筹安排,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各专业学会的作用,对整个合作网络的运营进行相应的评估,审视可能妨碍促成合作的潜在障碍,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博物馆集群的发展策略,保持优势,改进不足,使整个网络能够运行顺畅并且持续健康发展。

  博物馆集群为当前博物馆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通过构建多层次、网络状的博物馆群,增进各博物馆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规模效应;促进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集聚效应;加强合作协调发展,达到联动效应,以此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