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家谈文物抗灾:加固古建筑基础结构

      [借鉴]

      智利建筑学家阿娜·帕斯表示,尼泊尔地震对房屋和文物古迹造成的巨大破坏给智利敲响了警钟,目前尚有许多问题需要回答。文物保护部门和学者需要学习新的东西,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

      缺乏深入研究地震破坏力

      帕斯目前担任智利建筑师学院遗产委员会主席。她认为,尼泊尔地震所造成的文物破坏证明人类对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尚缺乏深入的研究,还需要加强有效应对的手段。

      智利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境内多火山,属地震多发地带。多年来,这个南美国家的诸多文化遗址和文物古迹多次遭受地震、火灾、洪水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破坏,经历了种种考验。

      帕斯说,智利在建筑方面有严格的标准,房屋从设计开始就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使其具备可以抵抗高强度地震的能力。高标准的抗震设计可以降低强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

      历史上,智利曾经在1960年发生过9.5级地震。2010年再次发生了8.8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500多人死亡。去年4月,智利先后发生了8.2级和7.9级地震。

      根据智利有关方面的统计,在2010年的大地震中,首都圣地亚哥市0.3%的房屋倒塌,14.4%的房屋有一定程度的受损。处于地震中心的南部康塞普西翁市房屋受损的比例达到了20%。

      对古建筑制定保护计划

      在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威胁时应如何保护文物,帕斯介绍说,智利有关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建筑标准。

      “从2010年起,我们就制定对超过百年历史的土坯建筑(用混合稻草和成型土坯砌成)的保护计划。利用防护网和加固技术使文物的基础结构更加牢固。诸多百年文物古迹经受住了三次以上的大地震。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尚未完全了解,这也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之一,”帕斯说。

      智利的名胜古迹有复活节岛、亨伯斯通和圣劳拉硝石采石场、奇洛埃教堂群、史威尔矿城、瓦尔帕莱索港口城市历史区等,这些文物古迹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帕斯认为,有关部门还应在房屋和文物古迹的重建工作上多下工夫,目前在这方面所进行的努力尚不能令人满意。她表示,目前智利国内普遍的观点是房屋一旦坍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这位智利知名建筑学家指出,目前各国之间还应该进一步交流如何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工作,尤其是在预防自然灾害破坏方面可以有所作为。

      她说,日本大地震后,一些国家进行了充分的信息和经验交流,让各方面受益匪浅。这种做法应该坚持下来。这也应该适用于这次尼泊尔地震后的房屋和文物古迹重建工作。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