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遗址与墓葬角度对盛京城重要史迹进行调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月2日,本报记者前往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采访,了解盛京城考古相关情况。作为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盛京城考古与清代历史文化研究”的子课题之一,“盛京城考古”目前进展如何?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参与该项目调查研究的考古专家、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赵晓刚。

      系统研究盛京城文化

      “盛京城考古:在景观中发现人与自然社会的互动”是“盛京城考古与清代历史文化研究”子课题。据赵晓刚介绍,在方法上主要是对盛京城开展有计划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并利用以往考古工作和研究成果,结合历史文献中有关盛京城的记载,结合对盛京城重要史迹的考古调查,全面系统地把盛京城城垣、城内建筑、陵寝、墓葬等进行梳理,完整还原盛京城的历史面貌。对清朝入关前的都城及入主中原后的陪都盛京城的历史遗迹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总结出盛京城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特色,为研究清代历史文化和满汉民族融合等提供基础的资料。

      盛京城考古以及对清代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仍以传统史学的实证方法为主,在以大量文献解读进行历史叙事的前提下,吸收考古调研及文物信息。同时借鉴文化人类学、年鉴学派所倡导的长时段观察历史的方法。盛京城文化从城市空间的建筑遗存出发,大体分为故宫的王权及宫室文化、盛京五部及将军衙门的官僚文化、八旗驻防的族群及民族文化,以及寺庙建筑所体现的宗教文化等。从这些文化现象讨论由部落到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盛京城考古有哪些进展

      根据《沈阳市文物志》记载,盛京城考古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66年沈河区山东庙清墓的发掘,墓内出土五彩银盖罐1件,被推测为清康熙年间的火葬墓。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在沈阳城郊陆续有清代墓葬或遗址被发掘;1972年发掘了东陵区农学院后山清墓和山城子清墓;1975年发掘了大望花台清墓群;1978年发掘了榆树堡清墓;1980年发掘了二台子清墓和北陵果园清墓;1981年发现额亦都墓残碑;1985年对沈河区中街农贸大厅明清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1986年发掘了安达里墓;1986年在北陵西发掘了一座清晚期墓等。这一时期,盛京城考古工作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考古发掘多集中在墓葬上,遗址关注较少,而且发掘资料发表也不及时。研究者只是对较为重要的西塔地宫、额亦都墓及代表清初火葬习俗的安达里墓进行了一些必要的研究。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城市棚户区、城中村等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一批与盛京城有关的遗存被发掘出来。这些遗存包括西北角楼遗址、德盛门瓮城遗址、汗王宫遗址、豫亲王府遗址、鼓楼遗址、钟楼遗址、昭陵的“净房、宝顶、宰牲厅、馔造房、贵妃园寝”遗址、福陵的“班房、饽饽房”遗址和博尔金墓、涂鲁希墓、上木厂清墓群、盛世豪林清早期墓葬、东陵出租汽车公司院内清墓(达海墓)、城建东逸花园清墓群、八王寺地区清墓群、九十四中学清墓、白山路清墓群、东北大学清墓等。此外,在沈阳市政府的支持下,2010年,对清盛京城德盛门瓮城遗址进行了原址保护展示;2011年,对清盛京城鼓楼遗址进行保护展示;2012年,汗王宫遗址和豫亲王府遗址的发掘更是引发了社会广泛而持续的关注,沈阳市文物部门与开发单位共同保护好这处遗产。

      专题调查盛京城重要史迹

      赵晓刚介绍,接下来,专家们将对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中盛京城重要史迹进行检索归类,对以往考古工作和研究成果中的盛京城相关遗存进行梳理。从遗址与墓葬两个角度,分别对盛京城重要史迹进行专题调查。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