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室壁画反映北宋政治与社会 “重孝”“重文轻武”

      善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延安市文物研究所公布的金代纪年画像砖墓群中,出土画像砖中就出现了多位“二十四孝人物”的故事。

      墓室内发现8个孝行故事

      2008年,考古专家在甘泉县袁庄村发现4座金代画像砖墓,墓室结构及现存29幅壁画保存较好,还有多处朱书、墨书的金大定、明昌等纪年题记,有的墓中还出现了“二十四孝人物”。其中一座金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画像砖墓中,考古人员发现墓中壁画现存9幅,墨书题记13处。壁画绘于墓室四壁经磨光后涂白垩的方砖平面上,方砖镶嵌于墓壁,四周用条砖围成边框,形成独立的画面。

      墓室东壁上,画着墓主人朱俊夫妇对坐饮宴图,两旁站立人为朱俊之子朱孜夫妇。与东壁对坐饮宴图位置相对,西壁画面为朱孜与二位夫人及儿子、儿媳的画像。该墓室的壁画中,还出现了多位“二十四孝人物”的故事,包括王祥卧冰求鲤、董永卖身葬父等。

      专家说,墓室内画孝行图,并将祖孙三代人画在同一座墓中,反映了宋金时期受儒学、理学思想的影响,民间对孝道极其重视。二十四孝图在历史上有很多版本,此次共在2个墓室内发现了王裒泣墓、孟宗哭竹、原谷谏父、王祥卧冰、曾参打柴、仲由负米、董永卖身、郭巨埋儿等8个孝行故事。反映了宋金时期二十四孝人物故事在当地流传的情况。

      墓室壁画反映北宋“重文轻武”

      在另一座金大定廿九年(公元1189年)画像砖墓中,专家共发现壁画11 幅,出现《竹下听琴图》《妇人对弈图》《教子读书图》《妇人赏画图》等以琴棋书画为内容的壁画,表现的均为妇女。

      专家介绍,北宋是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当时中上层妇女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这从墓室壁画中得到了体现。精通文人四艺是一种时尚,这种风尚一直影响到金元时期。

      据统计,这处墓葬群现存壁画29幅,以生活场景和二十四孝图居多,山水花卉次之。考古专家表示,集中在一个地方发现几座有纪年的画像砖墓葬的情况较为少见。此处金代纪年砖雕壁画墓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为金代墓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标尺和参照物。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