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区青铜时代墓地出土文物精粹》出版

      由麒麟区委宣传部、区文化产业办公室、区文化体育局共同编撰的《麒麟区青铜时代墓地出土文物精粹》一书,近日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依据麒麟区朱街八塔台、越州横大路、潇湘平坡三处青铜时代墓地出土的文物为基础,根据器物的用途、质地、形态以及时间的先后顺序,加以系统的分类、分型、分式,客观真实地再现了距今2700—2000年前后,麒麟区早期的居民们生活、生产的工具,使用过的兵器,用于装饰的饰品等,为人们了解、认知生活在麒麟区这方热土上的先民们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丧葬习俗等提供了最直接的实物资料。

      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在麒麟区坝子周边的丘陵缓坡地带,埋葬着麒麟区早期的先民,从他们随葬的一些器物中,人们能够了解到,他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青铜的冶炼技术,采用合范技术铸造出大量的青铜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兵器。陶器的制作是他们生活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用于生活的器皿,几乎都是陶器。陶鼎是陶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器形,从出土的情况来看,都是使用过的器皿,器物的表面还残留着一层薄薄的烟炱痕迹。这种器物在云南以及周边地区,同一时期的墓葬中还没有发现,仅限于麒麟区范围内的古墓群中,是麒麟区早期居民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烹饪器皿。其制作工艺为:泥条盘筑主体塑形完成后,经过慢轮修整,再加上三只圆锥形实足。由于是用作炊具,在泥胎制作选料时,夹杂一定比例的细沙,在使用过程中起到耐高温的作用。玉石的精加工手工工艺,也是一大亮点。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不仅发现一些制作精美的玉石工艺品,同时还发现一些用于加工的玉石毛料,两者之间相互印证,足以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玉石器的加工工艺技术,在器物造型等方面已经体现出某种美学意识。

      该书收录了麒麟区先后二十多年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出土的近800件器物图片,经过多年的资料收集,系统的整理分析,以考古发掘报告为依据,加以编辑排版,以图片为主,配以文字说明,标注器物的出土地点、年代、类型、尺寸等方面的信息,起到雅俗共赏的作用,既是一本专业的图集,又是一本科普性的图录。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