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百余专家学者齐聚敦煌研讨古遗址保护

“敦煌论坛:2014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8日在敦煌莫高窟举行。来自美国、意大利、日本、埃及、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一起展示和研讨了国内外古遗址保护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保护实践,同时展望古遗址保护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敦煌论坛:2014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8日在敦煌莫高窟举行。图为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在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前合影留念。

      “敦煌论坛:2014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8日在敦煌莫高窟举行。来自美国、意大利、日本、埃及、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一起展示和研讨了国内外古遗址保护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保护实践,同时展望古遗址保护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由敦煌研究院、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古遗址保护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此次会议为期两天,主要议题包括文化遗产管理、古代壁画与土遗址制作材料与工艺研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病害机理研究、古遗址预防性保护研究、古遗址保护效果无损检测与评价、古遗址保护加固工程实例等。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介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不断加速的城镇化进程,大规模开展的基建项目,持续恶化的环境质量,日益升温的旅游热潮,以及古遗址本身类型复杂、质地脆弱、所处环境多样、保护范围广,都为古遗址保护带来挑战、构成威胁。

      樊锦诗表示,上述问题有待于今后深入去探讨、研究、解决。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与各位专家学者进一步扩大交流、密切合作、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国际古遗址保护事业的发展。

      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旨在为国内外古遗址保护领域专家学者分享、交流最新研究成果与保护实践经验搭建平台,迄今已举办两届。樊锦诗说,今天再次在莫高窟举行,非常荣幸再度与在座各位专家共同回顾总结近些年国内外古遗址保护方面的科研成果,交流古遗址保护的新技术、新观念。

      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肖学智则以拥有300余处丝绸之路遗产的甘肃为例阐述了其在古遗址保护过程中的困境。他说,甘肃已发现1.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又以土遗址与石窟寺为大宗。由于此类文物数量巨大、类型复杂、体质脆弱,并且大多暴露在野外,最容易受到自然侵蚀和城市化的破坏。

      肖学智坦言,因此可以说,甘肃文化遗产的保护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土遗址与石窟寺保护领域,相关的病害监测、预防、治理科技研究和材料、工艺等工程化研究,特别是同类中小型遗产的保护技术,一直十分缺乏。

      肖学智表示,文化遗产保护,任重而道远,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逐步推进,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借鉴海内外专家学者的文物保护先进理念,加快推进甘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使甘肃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