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献对早期交通路线描述在阿尔泰山一带吻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旧石器时代,人类以采集和狩猎为生,足迹遍及非洲、欧洲、亚洲、美洲和大洋洲。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世界性的迁徙和沟通相对停滞了,但也有一些技术和物种被传播到远方,如中国北方培育的黍。此时世界被分成无数相对封闭的区域。在某些时期,由于气候环境的改善及人口压力,一些地区的农耕文化推进到高纬度地区,与采集狩猎融为一体,这为青铜时代人类的大发展、大迁徙埋下伏笔。

 

  草原为东西交流打开大门

 

  青铜时代,农业区的各个国家诞生,国家力量激发人类社会再次进行世界性探索。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古国为获得贵金属、珍稀宝石而把远方世界纳入视野,如为获得青金石,埃及、两河流域文明触角深入到阿富汗的巴达赫尚。商周时期,中国古人辗转从昆仑山获得美玉。由这些贵金属或宝石制成的威权器物,巩固维系了人类历史进程中刚刚达到的一个社会组织形式的高峰——国家。在寻找资源、奇货过程中,东西方古老文明的初次“谋面”,被大漠戈壁、群岭雪山和其间相对落后的社会所阻挡。

 

  而此时,草原打开一扇大门。原先扩散定居在广阔草原,特别是黑海、里海北岸草原地区的人群,借助青铜器、板轮车和牛羊,在短时间内实现远距离迁徙,到达南西伯利亚,也曾进入新疆。东西方文明得以实现最初接触。

 

  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欧亚草原对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作用不容忽视。以夏、商、周为代表的中国文明是东亚文明圈的核心。大约从公元前2500年开始,东亚文明圈通过新疆等草原地带和以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小亚为代表的西方文明有了间接沟通。小麦、绵羊、黄牛和冶金术等新驯化物种和技术在中国的出现,可能与青铜时代第一次东西方接触有关。同时,草原发达的畜牧文化也和东亚文明保持互动,这种沟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文明的形成。大约在商代,中国迎来第二波西来文明,驯化马牵引的轮辐式战车是其中的代表。另外,早一阶段从河西走廊传播到天山东部地区的手制彩绘陶文化,可能在公元前第1千纪早期辗转传入中亚。在早期铁器时代,由于实现骑马放牧和骑马作战,游牧王国相继在欧亚草原涌现。农耕地区进入铁器时代后,人们学会骑射,世界各地出现疆域广大、民族众多的帝国。由于游牧社会的兴起,欧亚大陆南北两大经济地带对抗加剧,经济形态的对立和互补也使游牧社会和农耕社会交流更为深入密切。

 

  从草原丝路到绿洲丝路

 

  西晋初年,在汲郡(今河南卫辉)的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葬中出土大批竹简,其中的《穆天子传》记载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西行远游,从洛邑(今洛阳)出发,北行越太行山,经由河套,折而向西,穿越今内蒙古、甘肃﹑新疆,到达阿尔泰山地区和西王母宴饮。希罗多德《历史》一书,记载黑海北岸地区直到阿尔泰山—天山的地貌和人群。东西方文献对早期交通路线的描述,在阿尔泰山一带竟有相互呼应之处。

 

  在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巴泽雷克古墓发现公元前4—前3世纪精致的中国刺绣,这是草原上发现的最早来自中国中原地区的丝绸,同时出土的还有来自中国的山字纹铜镜和漆料,以及装饰波斯艺术题材的羊毛绒毯和羊毛织物、由希腊—波斯艺术变形的格里芬神兽形象。在新疆天山阿拉沟墓葬也发现相似的刺绣以及波斯艺术风格的金器,在伊犁发现戴着希腊风格头盔的铜像。

 

  这些记载和考古发现表明,约在公元前10—前3世纪,已有一条从河套地区以及蒙古高原到准噶尔盆地,经哈萨克斯坦丘陵及草原、伏尔加—乌拉尔平原到黑海北岸的草原之路,这条草原之路也和西方的亚述、希腊和波斯以及东方的中国相连,这一广大农牧地区由此联系起来。这些马背上的通道为东西方打开地理、民族和文化视界,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匈奴帝国控制广大范围的人群和资源,对农耕国家构成严重威胁。匈奴的强盛和对西汉王朝的威胁是汉武帝派张骞凿空西域的直接原因,并最终实现夹击匈奴的战略目的,促使丝绸之路正式开通。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东西方文明有了国家层面上的联通,文明可以共享和互动。使节、宗教人士、军队和商团活跃于丝绸之路。各色人种、奇珍异宝、新技术和产品、博大精深的宗教思想给予那个时代的世界极为充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复兴丝绸之路

 

  丝绸,是丝绸之路最鲜明的代表和符号,但丝绸不是丝绸之路开始的原因,也不是丝绸之路上唯一的商品。丝绸之路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文化。对于个人来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界的好奇心是丝绸之路得以最终成形并延续的关键;对于古代国家来说,获得更大的地缘战略空间,营造周边地区安全稳定的政治形势,保卫国家安全和繁荣,恩泽遍于四海,是开拓和维护丝绸之路的首要原因;对于整个人类来说,丝绸之路代表着开放、包容、互敬、共赢的伟大精神。

 

  无论是对于欧亚大陆南部的农耕文明,还是北方的草原社会,丝绸之路都是盛世的华章。动乱分裂的时代,没有丝绸之路,匮乏贫弱的时代,也没有丝绸之路。丝绸之路首先需要有沟通、贸易的强烈愿望和宽广胸襟,其次需要有大国主导的安全保障和系统维护,再次需要各国积极参与,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有互通有无的“奇货”。如果汉唐时代没有丝绸,宋明时代没有瓷器,西方世界没有奇珍异物、金银宝石,丝绸之路将难以为继。当今时代的交通,便利又快捷,但是如果没有可以互通有无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没有大国强有力的经济、军事支撑,没有相互宽容、尊重和理解基础之上的互利、互惠和共赢,丝绸之路的复兴将难以期待。

 

  回望丝绸之路的辉煌时代,国人不禁向往着,世人默默期待着,智慧的中国在新时代能创造出伟大的技术、产品和理念,推动诸国再塑新的丝绸之路,实现中国梦,造福全人类!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中心)

 

  原标题:从马背上的通道走向丝绸之路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