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朝鲜甲申事变官方档案手稿孤本的启示及其历史意义

      日前,有幸获见一部朝鲜统理交涉通商事务衙门记录甲申事变经过的手稿,是迄今所知仅存的一件有关朝鲜半岛甲申事变官方手书纪实文献,内容牵涉中、日两国在朝鲜围绕事变展开的深度较量。

 

      甲申事变又称甲申政变,是东北亚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东亚地缘格局,而引发甲申政变的诸多因素又值得今人梳理和深思,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此结合这部手稿孤本,试析朝鲜甲申事变的缘起及其与中国的微妙关联,意在溯本寻源,抛砖引玉。

 

      1864年朝鲜哲宗李昪薨,因无嗣而由王室旁支兴宣君李罡应之子李熙即位,庙号高宗,其生父李罡应摄政,封大院君,独揽大权。大院君主政,实行闭关锁国,先后渡过丙寅洋扰和辛未洋扰的危机,更坚定了锁国攘外的方针。高宗与闵氏大婚后,闵妃母以子贵,获得高宗支持,又凭籍娘家势力,联合大院君的对立面,于1873年迫使其公公李罡应下台,从而掌握了朝政。但高宗生父不甘心大权旁落,伺机而动,几次尝试政变未果。1875年,日本挑起云扬号事件,强迫朝鲜开港,随即威逼朝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打开了韩半岛的大门。迫于形势,闵妃外戚集团开始与日本交往,并派员赴日考察、学习,以金玉均、朴泳孝为首的亲日派开化党逐渐成形。朝鲜的门户开放,使日方通过享有的商贸特权,大量掠夺半岛资源,加剧了朝鲜的经济危机,民怨沸腾。1881年,日本鼓动创建朝鲜新军,即别技军,并派日本教官训练,意欲控制军队,左右朝鲜政局。新军的地位和待遇远高于朝鲜旧式军队,从而造成新旧官兵的严重对立。1882年春,朝鲜大旱歉收,作为主体的旧式军队广大官兵分不到粮饷,新军却衣食无忧,终于引发哗变。起事官兵攻占王宫,闵妃避走荒郊,亲日外戚集团要员被戮,而长期遭受日人欺压盘剥的朝鲜民众亦群起反抗,声言“屠尽倭人”,日本驻朝公使花房义质仓皇出逃,大院君藉机复出,重新执政,这就是近代著名的壬午军乱。

 

      同时期的中国,1861年咸丰帝晏驾,恭亲王奕䜣先是主导创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出任总理大臣,全权负责对外交涉。祺祥政变后,授议政王衔,赞襄政务,协理军务,节制各地督抚平乱,统辖南、北洋通商事务,并出掌军机处、内务府、宗人府、神机营等要害部门,享世袭罔替恩典…总之,同治一朝,奕䜣可谓集内政、外务大权于一身,权倾朝野,风头无二。然而,同治早夭,1875年慈禧决意立载湉承继大统,醇亲王奕譞则以皇帝生父和太后妹夫的双重身份羽翼日丰,逐渐成为恭亲王劲敌,特别是作为奕䜣两大奥援的大学士文祥和慈安太后相继离世,奕䜣地位更趋岌岌。值此微妙时刻,朝鲜政局的突变为恭亲王处境的改善迎来转机。

 

      醇亲王奕譞与朝鲜大院君李罡应的角色惊人重合,血缘上都是旁枝即位君主的生父,李罡应在朝鲜的所为,不啻对恭王是个警示,对慈禧也是个刺激。恭王与慈禧利益上的交集,决定了清廷对壬午军乱迅速做出反应。在奕䜣的亲自筹划下,当年农历六月十五日,令署理直隶总督张树声调淮军吴长庆所部入朝平乱,并授意其洋务麾下能吏马建忠密捕大院君,递解来华治罪。马建忠请君入瓮,李罡应束手就擒,押送直隶,长期幽禁。大院君被执,壬午军乱群龙无首,事变很快被平息,闵妃回銮重新掌权。

 

      然而,壬午军乱本是朝鲜大众‘斥和攘夷’、反抗日本压迫的自发行动,清廷为了安抚日本,息事宁人,处置了哗变的官兵和反日的鲜民,虽然使日本未能获得进一步军事干预的口实,但日本却由此洞悉了清廷的软弱,做实做大了在朝利益,特别是日方在朝驻军权的取得,为其隔年的军事冒险暨参与策划甲申政变创造了条件。此外,大院君原属‘事大’亲华派的代表人物,与当时闵妃集团的媚日政策是对立的。抓捕并拘禁大院君李罡应,在客观上为亲日派张目,却将包括大院君在内的亲华派推向反面,以日为师的开化党因之堂皇登场,也为隔年联倭排华的甲申政变埋下伏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甲申事变手稿孤本局部1

责任编辑:泽恩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