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继雄:书画鉴定就是比较学

自1983年至1990年,书画家、鉴定家劳继雄陪着鉴定大家谢稚柳等老先生跑遍全国各省市,先后过目了10余万件书画作品,并练就了过人的眼力和卓群的品位。昨天下午,他应上海图书公司与东方早报社之邀,担任东方早报文化讲堂“海上博雅讲坛”第四期主讲嘉宾,在上海古籍书店,与上海书画和收藏爱好者亲密接触,交流四十年书画鉴定生涯的心得。
劳继雄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书画典籍整理工程的见证者。1983年,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成立,国家文物局调集了最具有权威的书画鉴定家谢稚柳、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久庵、傅熹年、谢辰生等组成专家小组。据劳继雄介绍,书画鉴定组除了要对国家所藏古代书画进行巡回鉴定之外,还要担负起出书造册与培养鉴定人才的任务。因此,当时任职上海博物馆,从事书画整理与鉴定工作的劳继雄被选为鉴定组组长谢稚柳的助手,负责整理鉴定记录、造卡片等工作,成为了“老先生身边的小先生”。
“原定三年的书画巡回鉴定工作,最后做了八年。记得我们开始工作的第一天,就发现启(功)老身体并不好。谢(稚柳)老事后跟我说,他真担心在这段时间里出点儿什么事情。总算,一直到工作结束都太太平平。”老先生们都安稳地做完工作全程,但是助手们则几易其人,惟一全程参与鉴定组工作的只有劳继雄了。因此,他在八年间靠着眼观手记而留下的68本鉴定实录才显得弥足珍贵。经过整理后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于今年初经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东方出版中心总经理祝君波曾经算了一下:“台湾地区出版的收藏杂志《典藏》,前前后后总共用了32个版面报道了这部《实录》,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来这套书的价值。”
劳继雄还讲述了鉴定过程中的重要发现和趣闻轶事。让他印象最深的当属北宋·祁序的《江山放牧图》,“这是我们开工第一天看到的第一张作品。之前就听说这幅画,但是早已不知所终,现在居然第一幅展开就看到它了。这个开门大吉,大大鼓舞了我们的信心。”现为无锡博物馆所藏的元·倪瓒《苔痕树影图》,在劳继雄这里也有一段故事:“当时(1986年)扬州文物商店拿来给我们看的这幅画,说是高邮一个农民拆墙拆出来的东西。倪瓒的真迹传世很少,而《苔痕树影图》也是自康熙之后就失踪了。无锡是倪瓒的家乡,但是当时无锡都找不到倪瓒的真迹。最后,无锡博物馆以10万元人民币收藏了这幅作品。”他还讲出了一段鉴定过程中发现的画坛佳话:“在四川大学,我们看到了一幅王蒙与黄公望合作的山水画,那真是很少见的。整幅画有王蒙的风格,但有几处是黄公望的笔道。王蒙那时候应该是30岁出头,而黄公望是70多岁。我们估计,应该是王蒙正在作画,而黄公望正好进来,于是补上了几笔。”
就书画爱好者和收藏爱好者十分关心的鉴定功夫,劳继雄细细讲述了“应酬画与高仿的问题”、“水印与高科技印刷的分辨”以及常见的作伪手段和书画鉴定的复杂性等话题。他也透露了自己从事鉴定四十年来的心得:“鉴定就是个比较学,所以要看得多。”他转述谢稚柳老先生早年向他所授的方法,“从晚期向早期,一个人一个人的看。把他们每个人的作品都找出来,看他们风格的变化……而且,最好是自己也会画。”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