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旗袍的变迁

近代旗袍,清末的旗袍样式,主要源于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饰中的旗装。满族旗袍主要特点为宽大、平直,衣长及足,材料多用绸缎,衣上绣满花纹,领、衣、襟、裾都滚有宽阔的花边。从清末民初到三十年代,旗袍在袖子及下摆部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袖子从宽到窄,从长到短;下摆从长到短,再由短到长,完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此图为缎地绣花镶宽边的长旗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末满族妇女旗装的样式(传世实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彩绣阔边旗袍,为清末满族妇女旗袍样式(传世实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十年代初期的样式,从纹样刺绣上,比前一时期要简略,衣身也略短一些。(传世实物)

辛亥革命以后,女装在这一时期上衣下裙最为流行,上衣有衫、袄、背心、,样式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变化,领、袖、襟、摆多镶滚花边或刺绣纹样,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的变化也较多。二十年代,旗袍开始普及。其样式与清末旗装没有多少差别。但不久,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也不如从前那样宽阔。至二十年代末,因受欧美服装的影响,旗袍的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等。到了三十年代初,旗袍已经盛行。当时的样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先流行高领,领子越高越时髦,即使在盛夏,薄如蝉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耸及耳的硬领。渐而又流行低领,领子越低越“摩登”,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的时候,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袖子的变化也是如此,时儿流行长的,长过手腕 ;时儿流行短的,短至露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银绣云龙纹高领中袖旗袍,为二十年代中期的样式。(传世实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图为彩绣曲襟低领旗袍,为二十年代末期的样式。(传世实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左图为垫肩双襟绢花装袖旗袍,是三十年代初期的样式。中图为无袖紧身前开衩旗袍,是三十年代中期的样式。右图为织锦缎无袖双襟旗袍,是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期的样式。(传世实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左1为清末民初旗装。左2为穿牙型花边长袖旗袍的妇女。左3为穿花缎中袖旗袍的妇女。右图为穿方格纹中袖旗袍的妇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左1为穿花缎短袖旗袍的妇女。左2为穿素色短袖旗袍的妇女。左3为穿高领短袖斜格纹旗袍的妇女。右图为穿短袖长旗袍的妇女。(传世照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左图为穿双襟无袖开衩式旗袍的妇女。中图为穿横条锦缎无袖旗袍的妇女。右图为穿改良旗袍的妇女。(传世照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左1图为穿开衩领旗袍的妇女、左2图为穿荷叶袖旗袍的妇女、左3图为穿背带式连衣裙的妇女、右图为穿披肩式旗袍的妇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左1图为穿绣花袄裤的妇女。左2图为穿翻领短袖连衣裙的妇女。左3为穿短外套及短袖旗袍的妇女。右图穿荷叶袖旗袍的妇女。
责任编辑:慧月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