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元男子服饰

辽金元服饰:敦煌壁画中戴折檐暖帽,穿窄袖袍,半臂、戴云肩、束玉胯带,穿络缝靴的行香贵族,腰带上所挂物件为银麟牌,身后戴钹笠、翻领袍的行香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辽金元服饰:辽、金、元三代,都是少数民族为主的政权。辽以契丹族为主;金以女真族为主;元以蒙古族为主的政权。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原来都生活在中国的北部地区。他们同汉族之间在经济上、文化上都有较多交流,在衣冠服饰上也有所反映。由于北方地区寒冷,虽有布帛,但服装多以皮制为主。冬天,无论富贵贫贱,都穿皮毛服装,衣、帽、裤、袜都用兽皮制成,以档风寒的侵袭,同时也反映了地理环境和气候对服饰的影响。本图为戴皮帽、穿皮毛服的男子(《文姬归汉图》局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辽金元服饰:金代服饰略有讲究,男子的常服,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头裹皂罗巾、身穿盘领衣、腰系吐骼带、脚着乌皮鞋。他们的形制(包括样式、色彩、纹样),都有一些特点。金代服饰有一重要特征,是多用环境色,即穿着与周围环境相同颜色的服装。这与女真族的生活习惯有关,因女真族属于游牧民族,以狩猎为生,服装颜色与环境接近,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冬天多喜用白色,春天则在上衣上锈以“鹘捕鹅”“杂花卉”及熊鹿山林“等动物纹样,同样有麻痹;猎物、保护自己的作用。此图为金代穿盘领衣的男子(河南金墓出土砖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辽金元服饰: 元、金虽然同属辫发种族,但辫发的样式并不一样。孟珙《蒙鞑备录》述蒙古族男子发式:“上至成吉思汗,下及国人,皆剃‘婆焦’,如中国小儿留三搭头,在腮门者稍长则剪之,在两旁者总小角垂于肩上。”郑所南《心史》记载尤详,其曰:鞑主剃三搭辫发。“三搭者”,环剃去顶上一弯头发,留当前发,剪短散垂,却析两旁发,挽两髻,悬加左右肩袄上,曰‘不狼儿’,言左右垂髻碍于四视,不能狼顾。或合辫为一,直拖垂衣背。”综合各种记载,并参照形象资料,基本上可以了解这种发式的编制方法:先在头顶正中交叉剃开两道直线,然后将脑后一部分头发全部剃去,正面一束或者剃去,或者加工修剪成各种形状,任其自然覆盖于额间,再将左右两侧头发编成辫子,结环下垂至肩。元代男子的巾帽,公服装多戴幞头,幞头的形制,大致与宋戴长脚幞头相同,皂隶之间,也有戴朝天幞头者。士庶所戴幞头,一般多如唐巾,脑后垂二弯头长脚,呈“八”字之式。平民百姓多喜扎巾,巾的方法,也有许多不同。另外,蒙古族男子,戴一种用藤篾做的“瓦楞帽”,有方圆两种样式,顶中装饰有珠宝。也有戴大笠帽的。本图为戴瓦楞帽、剃“三搭头”的元代男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慧月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