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的化妆
对美的论述
周代是一个尚礼、尚文的朝代。此时人们把女性的内在美,即女性的才能、智慧、精神以及符合礼仪规范、道德规范的修养和美德,称为“德,’;把女性的外在美、形体美、容貌美称为“色”。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虽然强调德与色的统一,但当德、色冲突时,则强调重德轻色,提倡“以礼制欲”。孟子便曾说过:“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此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则以自然无为为本,“法天贵真”,推崇天然美,赞赏“大巧若拙”,“大朴不雕”,以个体人格和生命的自由为最高的美,提倡“全德全形”为女性美的最高境界。“全德”指具有道高精神——清心寡欲,虚静谦聪;“全形”则指在形体上保持完整,反对雕饰。所谓“天子之诸御,不剪爪,不穿耳”,认为穿耳剪爪,都会破坏“形全”,从而失去了天然美。
此时的法家也不注重修饰,他们从功利出发,认为过分修饰,反而达不到目的。韩非主张功利第一,文饰第二,不“以文害用”。同时,韩非又认为适当的修饰也是必要的。他说:“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言先王之仁义,无益于治,明法度,必吾赏罚者,亦国之脂泽粉黛也。”
由此可见,在周代,至少从西周至春秋中叶的500年间,根据《诗经》所反映的黄河流域地区,大体上是以刚健素朴、自然清丽、不着雕饰的女性为美的。可以概括地说,此时的美女基本上是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为美的最高境界的,即基本上是不化妆的。
周代女子的化妆术及其用品
现以楚女化妆为基础详细分析周代女子的化妆术及其所用化妆品。
(1)眉妆
宋玉所著《招魂》言宫女“蛾眉曼睩quot;;《列子·周穆公》的“施芳泽,正蛾眉”;《楚辞·大招》云“蛾眉曼只”;《离骚》自喻曰“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由此可见,“蛾眉”当是当时当地非常流行的眉妆。蛾,似蚕而细,蛾眉则是弯而长的细曲眉,这种眉是用墨黛勾勒出来的,至今中外女子画眉仍多采取这种描法。“蛾眉”的发明,据说与原始部族的蚕蛾崇拜很有些关系,还留有母系氏族社会的影子。女性“眉眉”本身的形状是对蚕蛾触须的模仿,因为样子接近,所以仿造起来并不困难。早先的眉眉还要在眉下点几个圆点,既象征蚕卵,又表明女性的身份。如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的木俑(图四)、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木俑和广州郊区汉墓出土的舞女俑造型,其后都是一双弯弯的峨眉。
除“峨眉”外,楚女俗尚的眉妆还有《楚辞·大招》中提到的“青色直眉”,即“直眉”。而且,古人在画眉前一般要剃去天然的眉毛,以黛画之。《楚辞·大招》中便有“粉白黛黑”,说明当时已有用黛画眉之俗。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梳妆盒内的小刀,疑即具有剃眉的用途。
(2)面妆
在面妆方面,则以“粉白”为美。如《战国策·楚策三》中,张仪谓楚王曰:“彼郑、周之女,粉白黛黑立于行间,非知而见之者以为神”;《韩非子·显学》记载:“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楚辞·大招》记载:“粉白黛黑,施芳泽只”;《谷山笔生》记载:“古时妇女之饰,率用粉黛,粉以傅(敷)面,黛以填额”等。换言之,也就是用白粉数面,用青黛画眉。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先秦时期女子以粉白为美,不盛行脸上施朱的习俗。其实在此时的文献中,施朱也曾多次被提到过。如《招魂》曰“美人既醉,朱颜酡些”;《登徒子好色赋》曰“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说明此时也已有施朱的习俗,只是不很流行而已。
(3)化妆用品
①粉当时的“粉”究竟为什么粉呢。许慎《说文解字》曰:“粉,傅(敷)面者也,从米分声。”说得很明白,粉是用米来做的,用之数面。许慎乃东汉时人,他对粉的解释必有其所见事实作根据。且仅以前的文学作品中,都只言粉,而未言铅粉,可见当时尚未有铅粉问世。所以,大概在汉以前,春秋战国之际,古人是用米粉数面的。米粉的制作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有详细的记载,其制作工艺却是非常讲究、非常繁复的。
当时“施朱”之朱当是红粉,与白粉同属于粉类,可能是用茜草一类植物浸染过的红色米粉,色彩疏淡,通常也作为打底、抹面之用,与白粉合用,可取得白里泛红的“朱颜”效果,与油脂类的胭脂不属同类。山东章丘女郎山战国齐墓发现的26件乐舞陶俑,其中21件为女性,脸上均有施米彩的痕迹。
②脂泽除了粉与黛之外,周代的化妆品还有脂与泽。“脂”是我国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化妆词语,《诗经》曰“肤如凝脂”,《礼记·内则》曰“脂膏以膏之”。孔颖达注:“凝者为脂,泽者为膏。”因此,“脂”就是动物体内或油料植物种子内的油质,并不是后来出现的红色的胭脂。脂有唇脂和面脂之分。汉代刘熙《释名》曰:“唇脂以丹,作象唇赤也。”梁刘缓《评倾城人》曰:“粉光犹假面,朱色不胜唇。”看来唇脂若今日之口红,专用以涂唇。战国楚宋玉的《神女赋》中便已指出:“朱唇的其若丹。”表明当时已有染唇之俗。用以涂面的为面脂。此时的面脂无色,主要为防寒润面而用,如今日的雪花育之类。后来脂常常与“粉”字一起使用,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词组—脂粉。因此有些字典中把脂粉的脂理解为胭脂是错误的。在“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这句话中不仅提到“脂”,还提到了“泽”。《楚辞·大招》中也云:“粉白黛黑,施芳泽只。”王逸注曰:“傅(敷)著脂粉,面白如玉,黛画眉鬓,黑而光净,又施芳泽,其芳香郁渥也。”王夫之《楚辞通释》曰:“芳泽,香膏,以涂发。”这里的“泽”便指的是一种涂发的香膏,即如今的头油之类。另外,《诗经·卫风·伯兮》中载:“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这里的“沐”则指的是一种洗发之物,当时人们洗发用的是淘米水,利用其中的碱性成分脱去发垢,洗好以后再施以膏泽。
除去我们今日较熟悉的眉妆、脂粉、香泽以外,《楚辞·二招》还屡屡描述一些猎奇求异的面妆。如《楚辞·大招》便记录了一些非华夏妇女的脸部变型化妆习俗。如“靥辅奇(畸)牙,宜笑嫣只”,为写“拔牙”之俗。“曾(层)颇奇耳”,即传为割面离耳之风。拔牙、割面及离耳皆属于濮人风尚,楚宫中采取濮族变型化妆术的女子,当是楚国王公俘获或受贡的濮族美女,而不是楚女。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