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散文:为茶文化而忙
有几位好友几番邀我帮其共同谋事,而且薪水不薄,但我始终没有应诺。也说不出什么理由来。
一日,三五好友相聚,各自述说着现状。我喜欢做一个倾听者,基本上不太开口,突然,有好友扭头问我最近在忙些什么。我道:“为茶文化而忙!”可是,至于忙的内容我却顿时语塞,怎么也说不出来,满满的一天撒落在哪些事情上了。旁边的朋友笑谑,看来忙于精神工作比物质工作还要起劲。
细细回想,我真的无法说出我这几年时间一段生命放在哪里了。一天一天的时间如同盐掉进水里,悄声无息,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更别说留点物质上的积累。我突然间觉得很可怕,如果是在我步入老年后的那一天蓦然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说出过去的几十年为从事茶文化而放弃了其它挣钱的工作,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有付出没有回报),那将是不可原谅的一种生存。
生活是琐碎的。人常常会渐渐习惯群体的节奏和步伐,下意识地跟随而往却沉迷不觉,不知所至,丢失了方向和原先的轨道。等到发现的时候,岁月已经不允许从头再来。
我以前曾读过一本契可夫的小说《姚内奇》,依稀还记得小说中的主人公姚内奇最初是一个对社会有着满腔热望和真挚信念的青年医生,试图改变不合理的社会。而几十年间,在平庸市民生活中消磨,他却渐渐地被同化了,当初金光闪闪的理念被日常的庸俗压碎,变成灰暗的杂拌,最后终于成为一个冷血、唯利是图的人,最后结束了他生命的意义。我当时读后震撼非凡,从来没有设想过这么一幅图景,残酷而现实地磨蚀人生的图景。
在当今物质欲横流的社会,人之浮躁心理难以平息,贪欲较强,甚至唯利是图。所以人们试图用茶文化来改变人的贪、目真、痴三毒之“迷”,回归到人的“戒、定、慧”之“悟”,甚至有学者认为“茶学甚至具备了‘救赎’人类道德沦丧的重任”,(陈云君:《简论茶学的体用》)把茶文化作为改变人们道德沦丧的“第三类”的指导所在。想当初从义务弘扬茶文化工作开始,不也是犹如当初姚内奇对社会有着满腔热望和真挚信念等一些人那样,以至今天仍需要用茶文化之力来净化人心,来改变姚内奇等人生后半部的思想变态吗?
很多人觉得,生死考验或许是人生一个大的关口,一念之间的选择便是人所能下的最大决心。但是看似波澜之惊的平凡生活更是充满了磨练和诱惑,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一咬牙作生死抉择,可能还比不过在日复一日的损耗侵蚀中坚持。
始终拥有明晰的思考和坚定的理想,修人生“戒、定、慧”之学而恒觉,这样的人生是我所景仰和追求的。确定自己要什么并且始终保持这个方向走下去,心无旁骛,不左顾右盼,直至达到那个最终的目标,即使这个过程中,错过了和失去了很多“风景”,但也是一种生命经历的必须。因为任何有分量有价值的东西都不会是轻松而畅快的,犹如真正的和平从来都是来自于血和火的重重洗礼。思考和觉醒的价值也许正来自于它们的艰辛和难得,有所承担才能体会到那种最终的无以言说的快乐,俘获一份禅喜。
清代名家顾炎武有流传后世的《日知录》,是他穷其毕生的精力写下的,其书名寓意取之于《论语》子夏的一句话:“日知其所亡,月无言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人若在每一日能坚持知其所无,并知其所得,那么这样的人生也就不至于到最后却是两手空空,空白无物了。
责任编辑:vikey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