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土家服饰独立、传承和发展的因素

在历史长河中,土家族人创造出了独特灿烂的文化,而土家族服饰文化又集中展现了土家族人的生产生活、审美情趣和民族习惯。

近年来,恩施州为了推介民族文化,打造旅游目的地,对土家族服饰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开发,但收效甚微,除了社会发展的必然,人们对土家族服饰文化的认识不足成了限制土家族服饰发展的瓶颈。

服饰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因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其次才是审美情趣和民族习惯的影响。

一、多元文化的冲击影响了土家族服饰文化的独立。

土家族地区处于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处,东西南北多文化元素的交融,造成了土家族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土家族服饰受汉、苗、侗等民族的影响较大,多元文化的冲击让土家族文化特别是土家族服饰文化很难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再就是受历朝历代政府的民族政策影响,处于过渡地区的土家族地区,社会发展和文化独立受到了很大的压制,土家族服饰文化更是被快速同化,很难保留自己民族独立的个性。

特别是在清代“改土归流”后,清政府强制推行的民族政策,使得土家族的服饰逐步趋于汉化,完全失去了本民族特色。

通过地域来看,现今湘西的土家族服饰更接近于苗族服饰,贵州的土家族服饰既有苗族服饰元素又有侗族服饰元素,重庆和鄂西南的土家服饰除头饰外更接近于汉族服饰。

二、理论研究的偏离影响了土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

由于受历史原因影响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土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很大影响,这不仅限制了土家族服饰的发展,对土家族服饰文化的研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研究资料缺乏和实物证据缺少的情况下,很多理论研究者没有立足土家族自身文化的根源和本质,而是带功利性地借用并杂合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服装的元素,便延伸出了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很多土家族服装。还有甚者,在对襟的服装上绣上古典的元素,或者把舞台装适当简化,就作为土家族服饰来推广。这不仅完全不是土家族的服饰,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家族服饰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在没有任何理论支撑的情况下,就打出了民族牌,结果适得其反,不仅民族特色没有体现出来,还粗制滥造许多土家族民族服饰,极大地限制了土家族文化理性、健康地传播。

三、社会功用的缺失限制了土家族服饰文化的发展。

目前,土家族服饰主要出现在演出、节庆活动及影视、文化节目录制现场,那么其作用显而易见,仅是文化符号在对外宣传时的显性展示。在土家族地区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土家族服饰的利用几乎为零,而土家族服装的研究、开发与生产也基本以舞台装为主,服装的组成元素也以表演性质为主,脱离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土家族服饰根本无法得到有序的发展。

在湘西和贵州很多古老寨子的老人身上,还能看到一些土家族服饰的影子。而鄂西南和重庆,只能在演员、导游、餐厅服务员等特殊人群身上看到和表演装差不多的土家族服饰,在生产生活中包括偏远的乡村都已找不到土家族服饰的影子。

任何文化都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社会生活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土家族服饰也是一样,在失去社会功用的今天,也完全失去了活力,发展土家族服饰以及传承和弘扬土家族文化,增强社会功用性是根本。

综上所述,要让土家族服饰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除了寻找其独立的文化元素、建立起合理的理论体系、增强其社会功用外,还应该关注土家族人的审美情趣和民族习惯,让土家族服饰承载记述土家族历史重任的同时,展现土家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真正成为土家人的民族标志。

责任编辑:何泽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