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皮文化中的鱼皮画

鱼皮镂刻和鱼皮剪贴画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艺术品,从何时出现,早期形式内容如何,目前尚无明确记载。现存并见于记载者,较早的是吕品在《赫哲美术探寻录》中介绍:于1982年夏在抚远的黑龙江边搜集到11幅古旧斑驳的赫哲人剪镂图画。这些“镂花艺术”作品后经赫哲民间文艺家韩福德命名了赫哲语题目。我们经分析研究认为,其中有3幅鱼皮镂刻:“佳木他”、“特木特肯”、“库玛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佳木他”,汉语“新嫁娘”之意。画面用大马哈鱼皮镂刻而成,整幅构图采用俯瞰角度,以新娘头部特写为中心,鬓角上戴着的一朵鲜花,突出了新嫁娘的主题。四周是一幅圆形裙裾,配以纹饰,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大胆地为新娘剪制了四只胳膊,呈“卐”字形布局,每手各执一尾鱼,每鱼形态各异,可谓匠心独运。曾有些学者认为赫哲族传说故事《恩都力造人》中,“小泥人从大鱼嘴里出来后,就活蹦乱跳”的情节,源于对鱼的生殖能力的崇拜。“佳木他”的四手执鱼恰恰为其提供了一个艺术品诠释,它期冀和预示着新娘给家族带来多子多孙,富贵有“鱼”(余)。

“特木特肯”,是小船的统称或舢板船之谓。作品用鱼皮镂刻而成。九条形制各异的船只,首尾相衔,拱围成一个圆圈;每只船上竖一根高高耸起的桅杆,桅杆尖端又似赫哲人惯用的鱼叉;尖顶下方各踞一只形似飞燕的小鸟;船只浮在鱼背上,中间两条鱼头尾相对,婉如太极图。细心品味,小船种类似有:“特木特肯”(舢板船)、“乌莫日沉”(桦皮船)、“敖日阿勤”(独木舟)、“维胡”或“古录板”(快马子)等数种。体现出赫哲人对自己捕鱼与交通工具的珍视和对捕鱼安全与丰收的企盼之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库玛克”是赫哲语“大角马鹿”。画面用鱼皮镂刻而成。画面中间是一只大角马鹿头部,狩猎者分四个方向向鹿头冲击。冲击队伍划成四个弧形,极具动感。生动真实地复制出围猎的壮观画面。狩猎是赫哲人重要的生产活动。对于围猎场景的描绘就是对勇敢的赞颂和对生活的讴歌。

责任编辑:慧月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