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专家眼中的鱼皮文化
我国现代赫哲研究先驱凌纯声先生在《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中对鱼皮制作技艺的记述也占了一定的篇幅。他对鱼皮文化的发源和分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人知道衣鱼皮的民族很早,……衣鱼皮的民族很多。山海经所称玄股国恐不仅指费雅喀而言。中国人所称的鱼皮鞑子,亦不是专指赫哲,乃是衣鱼皮民族的通称。鱼皮不但可以做衣服,鄂伦春人并以鱼皮为帐。” 对鱼皮制作技艺的第一道工序——选鱼皮,凌先生也有研究:“做衣服的鱼皮材料,赫哲人用鮠鱼、鲑鱼、遮鲈鱼三种鱼皮较多;狗鱼皮亦可作衣料,又可染彩色,剪成花边做衣服的贴边及装饰皮用。鲟鱼皮除做衣料外,又可做皮条。”关键工序——鱼皮熟制也作了仔细的描述:“鱼皮和兽皮一样,须将原料制过,才能做衣服,制法:剥取鱼皮后,置鱼皮在火旁烘干,将皮卷紧,放在长约50cm、阔25cm的一木槽中,用无锋的铁斧,或特制的木斧捶打,使皮质变软。”对当时鱼皮服饰穿用状况的记载是:“今日鱼皮衣服已不多见,唯鱼皮绑腿、鞋子、套袴及口袋等用之尚多” 接着他对鱼皮女衣(长袍)、套袴、鞋、口袋等鱼皮制品配以绘图照片,将形制、色彩、装饰、制作过程进行了极其详尽的记述。其详尽程度足可以让今天的人们如法炮制即可做出一件实用和观赏价值具佳的鱼皮精品。
对于包括鱼皮纹饰在内的图案艺术,凌纯声先生更是倍加赞诩:“我们研究赫哲人的艺术,有一件可使我们惊奇的,就是他们的图案艺术来得特别发达。”“图案——赫哲人的装饰艺术特别发达,在民族学上,提起图案艺术,就说到赫哲。在他们的衣服帽鞋及用具上,到处可以看到图案。……鱼皮衣背上的花纹;……鱼皮衣胸前的花纹;鱼皮口袋上的花纹……都用鱼皮剪成图样,再用针缉上,工甚精致”。
解放后有关赫哲族研究的文献中,对鱼皮制作技艺有了更多的记述和评论。
在《同江文史资料·第二辑》中,赫哲老人吴连贵把穿用鱼皮首先是一种生存的技艺这一深奥的哲理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加以赞颂:七岁那年秋天随父亲到滩地去打鱼,“下了一场雪。天气立刻变冷了。父亲一看,哥哥和我没有好鞋穿,冻脚,就整(按:捕捉、宰杀)了个哲罗鱼,把皮剥下来,缝四个角,里面垫上靰鞡草,一绑就成了一双靰鞡。我们哥俩一人一双。……那四方的鞋在雪地里一踩,留下一个个方脚印,可好看了。我们哥俩笑呀乐呀,开心得不得了。”
在《赫哲族拾珍》中,赫哲老人尤金良记述:“妇女的衣服用山上各种颜色的花瓣染成鱼鳞花,如鳇鱼就在鱼鳞上染金色鱼鳞花,草根鱼 就染成草根鱼鳞花”。
《赫哲族简史》在介绍鱼皮加工技术时写道:“不是所有的鱼都是衣着的原料,但各种鱼皮都有其不同的用途。……加工鱼皮的过程:先将剥掉的鱼皮略放干燥。早年加工鱼皮时,……用熟鱼皮的‘空库’(木槌)和‘亥日根’(槌床或称木砧),反复捶打,……鱼皮熟软后,用采集来的红、蓝、黄、绿等色的野花,染成各种不同的颜色。”
对包括鱼皮纹饰在内的赫哲造型艺术,《赫哲族简史》中也倍加称赞:“赫哲族的图案艺术极为发达,早年穿的衣服鞋帽被褥都绣有各样图案。有的用鱼皮剪成各种图形,再用针缝上;……图案艺术美观大方,雅致精细,生动逼真,富有民族特色。这是人民智慧的结晶。赫哲族不仅吸收了汉族优秀图案艺术,而且自翻新样,能够反映本民族的生产、生活特点和本民族的生活气息。”
我国现代民族学者张嘉宾论述:“渔业不仅为乌尔奇人提供了基本食物,鱼皮还可以用来制作衣服、鞋、船帆等生活用品。”
黑龙江民族研究者白晓清在介绍清代赫哲妇女服饰时着重评述了鱼皮制作技艺制品的典型代表——鱼皮女衣:“赫哲族妇女的鱼皮服装,称‘乌提扣’,样式像满族的旗袍,是赫哲族妇女的传统服装,富有民族特色。……每到春季,赫哲族妇女就开始了紧张的剥鱼皮的劳动。她们先将鱼皮完整的剥下、晾干、去鳞、捶软、熟好,然后用鱼皮线拼缝,其拼法比较复杂;最后,裁剪缝制成衣。这种服装,造型优美。无领、肥袖、偏襟、窄腰、大摆、长身。穿这种无领服装,显得脖子修长、美观;腰身极窄,显出女性形体的曲线美;下摆呈现扇形,避免了过多的线条起伏,表现了整体感。……这种服饰不仅有观赏、美化生活的作用,而且更具有实用价值,多为生产生活之必需,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这种服装在保持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明显地表现出一种求丽的趋势。”
赫哲民族研究者黄任远在介绍鱼皮艺术时写道:“以捕鱼为生的赫哲族在长期捕鱼生产中创造了独特的鱼皮文化艺术。赫哲人的服饰,早年多用鱼皮制成,……赫哲人鱼皮服饰上的装饰图案丰富多彩,美观秀丽。”
民间文艺研究者吕品对鱼皮制作技艺不但满怀感情,而且充满希望和信心。他说:“赫哲族服饰工艺、纹饰艺术,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的珍贵遗产,我们应该好好的挖掘研究,特别像从开辟新皮源角度对鱼皮服饰的开发;像从增添花色品种和纹饰的角度对赫哲族服饰的总结利用等,均有文章可做。”
凌纯声 《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 71~72页
同上 72、198页
[赫哲族] 吴连贵口述《我的七十年》(载于《同江文史资料·第二辑》133页)
尤金良 《赫哲族拾珍》53页
《赫哲族简史》 196页
同上218页
张嘉宾 卢贵子《黑龙江流域的通古斯人》·〈乌尔奇人〉150页
白晓清《清代赫哲族妇女服饰风情与审美》(载于《赫哲族研究》209~210页)
责任编辑:慧月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