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献里对中国鱼皮文化的记载和赞颂

日本人间宫林藏1809年看到的费雅喀人“据当地气候寒暖,有穴居者,亦有不穴居者。……房门均用木板制成,拉窗与本国(按:日本)相同,制成木格,用鱼皮糊上”。

1855年俄国人P·马克在《黑龙江旅行记》一书中记述鱼皮的染色:“这种沼泽地方生长着鸭跖草,当地居民称之为恰奇哈。这种植物大部分生长在黍田里。此外,几乎在整个阿穆尔河流域人们还特意种植它,他们用它的花把鱼皮染成当地居民非常喜欢的漂亮的天蓝色。人们还用这种花把鱼皮染成绿色,缝制衣服。”“他们给我们带来了鱼皮衣,……除墨以外,其他颜料通古斯人均取自本地植物。他们用植物恰奇哈(查次哈——鸭跖草)把衣服染成他们最喜欢的天蓝色,并且也用该植物的名称称呼这种颜色。很遗憾,我始终未能打听到,他们用哪些植物把衣服染成红色、黄色和绿色。但我确实知道,染色时,他们想把东西染成什么颜色,就用什么植物往上擦,而不使用其他更有效的方法”。

接着他记述鱼皮衣服的纹饰和缀饰:“关于鱼皮衣,……现在只谈一点,在这些衣服上,特别在背部,缀满着也是用鱼皮剪剔的花纹”。 “这些鱼皮衣类似衬衫,装饰着同样用鱼皮很艺术地剪成的红色、蓝色、黄色和黑色的花纹。这些剪剔的图案,或是用五色的丝线,或是用鱼皮线缝在衣服上,而有些衣服的大襟上还缝缀着中国硬币和贝壳。”“女孩穿的鱼皮衣的款式和妇女穿的衣服一样,只有一点差别,即女孩的衣服后背上缀有花花绿绿的刺绣和小的铜饰,下摆缝缀着贝壳和中国铜钱。”“令人惊讶的是,她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是何等的轻蔑!为了交换一块印花布,她们情愿付出自己用染色的鱼皮精致灵巧的绣出花纹的衣服。”

到了美国人查尔斯·佛维尔则对鱼皮衣服进行了惟妙惟肖的描述和赞颂。在他的《西伯利亚之行——从阿穆尔到太平洋(1856—1857)》中有两则日记,记述了他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以下,在自然环境中,自然状态下观察到身着鱼皮衣服的赫哲姑娘的内心感受:“她们都穿着鱼皮短衫。衣衫下摆缀着一排排铜片或小贝壳。……不长不肥,不防碍手脚自由活动,也不紧紧贴身,或者透明,露出肉来。可是她们依着浆,亭亭玉立地站在船上,人们可以看出她们在身段或体态上不乏动人之处。”“当地土著夏天穿的衣服通常是鱼皮做的。今天我看到一个女人在做这种衣服,……轻巧柔软,有些式样相当合适精美。年轻姑娘穿着这种闪闪发亮的新袍子,缀着贝壳、珠子和小装饰品,……对周围的小伙子一定很有吸引力,就象百老汇大街或宾夕法尼亚大街那些穿着长裙的姨妹,对纽约或华盛顿的小伙子一样具有吸引力”。

在孙运来先生的译作《黑龙江流域民族的造型艺术》中同样能看到前苏联的学者们对鱼皮文化与制作技艺的描述和赞许。该书记载鱼皮萨满服的来源时说:C·B·伊万诺夫推断“所有这一切都导致认为,上面贴着或用颜料画着爬行纲图案的那乃人的皮(驼鹿皮或鱼皮)制服装是最古老的‘治病’服装。用布料以及纸制作的服装出现较晚。”

对鱼皮纹饰、鱼皮图案版包绣纹饰及包绣工艺都有较详细的记述:“哈巴罗夫斯克艺术博物馆中收藏的一件男式结婚长袍用鱼皮缝制而成,上面涂着各种颜料——玫瑰色的和蓝色的。……这件长袍只有后背上部分有图画。长袍向左掩襟并顺襟边装饰着宽镶边。如果从远处(从背面)看,可以觉得,这件长袍是由两部分——带领的长袍和套在长袍外面长至腰际的短背心——组成的。产生这种印象的原因是,在服装背部,标画着背心的轮廓。这件背心的轮廓图形共包括一条画在腰际的彩色横条带和两条起自领口截至袖子的弧形条带”。“在(乌尔奇人)模仿用布料缝制的大布毯而制成的木偶毯谢克蒂普上,可以见到许多动物图案。……这些用品上的装饰图案的主要装饰方法是贴花。先将用桦皮、鱼皮或纸剪成的图案铺在布料或纸上,然后再用鱼胶粘到毯面上。由于与图案模子颜色相反的彩色纸头和布头衬垫在花样下面,毯面颜色有时会变得各种各样。这时,单色(最常是白色的)图画在较暗的和花花绿绿的底面上会显得非常醒目。”“乌德赫人广泛使用了用桦皮或鱼皮,后来是用纸剪刻而成的图案版(图案模)。先将图案板铺在物品的底面上,然后再沿图案板的周边画上线。图案板用过之后并不扔掉,而是作为样子保存起来,留待下次再用。用图案版制作的轮廓图案涂上颜料,于是,便变成了剪影,或者是在轮廓图案上再画上彩色线条和斑点”。“那乃族妇女在制作图案和装饰图案时仿照用鱼皮(后来用纸)剪成的图案版或模子。这些图案版或模子并不仅仅用做样子,而且,这些图案版还相当经常地贴在或者缝在服装上,并且完全用花线绣好。采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图形稍微有些凸浮。针脚细密的平绣完全遮住了图案版,以致经常猜测不到案模是否存在。如果案模是用很薄的鱼皮或纸剪成的,那就更难猜测。……女匠师们使这些图形具备了各类不同的风格,并且使每一种动物都能够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如果对此再加上刺绣图案的鲜亮色彩,那么,这种艺术的丰富完美性将会更加明显。”。

俄罗斯学者N·A·洛帕金在《阿穆尔、乌苏里、松花江的果尔特人》中对鱼皮制作的萨满神衣、神裙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女萨满在日常的女袍外面套上一件无领、袖子宽而短的短上衣。从前这短上衣一定要用鱼皮缝制,近代用粗布缝制。袖缘和衣缘有齿形长锦或流苏。短上衣长度可遮住整个上体,为对襟。短上衣的前后均有图饰。……女萨满在室外跳神时和为重病人跳神时,非穿短上衣不可。” “神裙用鱼皮或中国布料制成,裙长稍稍过膝,裙子的下缘有纹饰,裙子的前面绘有两只虎、两条龙、许多蛇,有的神裙上还绘有四足蛇和蛙。这些虫、兽能把萨满带到他要去的地方。”

俄国现代民族学家А·В·斯莫良克(А·В·СМОЛЯК)所著的《下阿穆尔流域和萨哈林岛诸民族的传统经济和物质文化》中对那乃族传统的鱼皮服装和鱼皮制作技艺等有较详细的论述。他的《下阿穆尔和萨哈林民族照片集》中收入了那乃、乌尔奇、奥罗奇等民族的鱼皮服装、鱼皮纹饰、鱼皮器物以及熟制鱼皮的工具和场景的照片,据不完全统计也有40多幅。

俄国哈巴罗夫斯克地方志博物馆的现任保管部主任Т·В·米利尼科娃副博士的著作《那乃人的传统服装》,很大篇幅论及传统鱼皮服饰及其制作技艺。

日本的民族学者名取武光的《阿依努与考古学》、知里真志保的《知里真志保著作集》、间宫林藏的《东鞑纪行》等,还有一些当代的民族学者们的著述,都有与鱼皮制品及其制作技艺相关的记述。

[日] 间宫林藏 《东鞑纪行》25页

[俄] P·马克 《黑龙江旅行记》  199、222页

[俄] 马克 《黑龙江旅行记》 222、234~235、316页

吕品 《赫哲美术探寻录》 70页

孙运来 《黑龙江流域民族的造型艺术》231页

同上144、255、265、130~131页

[俄] И·A·洛帕金在《阿穆尔、乌苏里、松花江的果尔特人》 263、259页

责任编辑:慧月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