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沙锅居”
在北京吃烤肉、涮肉,主料都是牛羊。著名专吃猪肉的是沙锅居一家。这家店相传开设了300多年,明末就已经营业了。门面虽不大,座上客常满。熙熙攘攘,生意十分热闹。据店东宣传,他用的沙锅,从崇祯皇帝的年代便开始用它了。此话不能尽信,然而吃客不是考古家,谁也不想去查证,人云亦云,那有闲情逸致,去“打破沙锅问到底”呢?
沙锅居就是以“沙锅”命名,店东吹嘘有过仙人点化,所以炖出来的肉,格外鲜嫩。这类故事,许多餐馆、点心铺像上海的陆蒿荐,江西贵溪的灯芯糕,都假托神话,起着宣传广告的作用,顺应人们的迷信心理,以广招徕罢了。 我们由于好奇心,去参观过这口沙锅。它和民间普通的大饭钵一样(江南人称为“鼎罐”)是生铁浇铸的,体型较大较深、装在炉灶的一端、不直接与炉火接触,是用管造将四五只炒菜炉炉口的余热传导过去,等于极温和的文火,而且昼夜都能保温,肉料天天向锅内添,新陈交替,汤汁水永远是浓厚的。看见锅周围凝聚着一层厚厚的油脂,便可以想像炖肉不会丧失原味。沙锅居的白肉,送上桌面,晶莹如玉,逗人食欲,鲜美透顶。
沙锅居的白切肉最享盛名,吃这样菜没有附料,吃客也因为它货真价实,销量很大。据说生意好的时候,每天要用两只大猪,厨司的刀法非常讲究,厚薄均匀,非常悦目,西餐席上的猪排简直不能望其项背。调料品有芥末、椒油,也有蒜泥、姜末,如遇外宾喜欢吃甜的,还会加上些他们自己做的果酱,十分可口。 坛子肉也是沙锅居的拿手菜,一个瓦坛子(小口的叫“坛”,大口的叫“罐”),可享10人,取用五花肉切成方块用三伏老油(制酱的经过晒三个伏天的好酱油)调味,有的配风干板栗;有的配冬笋笋干装进坛子,用黄泥密封,放入炉底的热灰中煨,经常在前一晚入炉,次日供客。当席开坛,香味四溢,吃起来入口消溶,滋味醇美。
其他猪的耳、鼻、舌、蹄、尾、心、肝、腰、肺经过加工,有卤有炸,都是佳肴,多数供外卖,像车把式苦力等需在街头吃饭的,都是选买沙锅居的猪杂碎佐餐,分享一点美味,所以脍炙人口。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