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长城非好汉 今朝长城需关注:盘点长城前世今生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华先民为抵御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涵盖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战火洗礼和自然损坏,依旧傲然挺立、雄风巍巍。如今,长城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

 

  每天都去长城转转那里空气好

 

  怀来县小南辛堡是全国知名的海棠之乡。10月24日,记者沿着小南辛堡向样边长城进发,公路两侧的海棠树上还挂着稀稀疏疏的红色小海棠果。样边长城位于小南辛堡庙港村东10里处的深山中。从庙港村上长城,路程相对较近,且路况较好。

 

  车子进入庙港村,水泥路两边铺满了晾晒的海棠果,空气里弥漫着海棠果酸甜的味道。今年海棠果价格不及去年一半,销路也不好,村民只好把海棠果捣碎,提取海棠籽,再培育树苗,出售苗木。得知记者要去长城,一位在路边蹲着晒太阳的村民说,他每天早晨都要去长城转转,那里空气好。

 

  庙港村是个只有四五百人的小村子,一条水泥路从村子中间穿过,通向村东的样边长城。走了一半,山势越来越陡,盘山水泥路也到了尽头,剩下的成了山石铺就的小路。雨水的冲刷,使得山路沟壑纵横。

 

  弃车步行,在群山环绕中爬行,深秋时节,放眼望去,草木凋零,色调单一。

 

  走了约半小时,转过几个弯道,样边长城的一角隐约可见。和想象中的青砖长城不一样,灰白色的墙体,十分整齐威严。

 

  又过了两个弯道,一片开阔的地势豁然出现在眼前,到了山顶,长城也出现了。尽管一路上随行的向导向记者介绍样边长城,但见到长城,记者还是不免吃了一惊。

 

  这段长城全是由浅黄白色的石头垒砌而成,蜿蜒着向东西方向铺展开来。走近细看,城墙所用的石头大小不一,但是砌得却十分工整,尤其是烽火台,工艺更为考究。烽火台呈倒梯子型,下面宽,上面窄,底座的基石用的石头长约60厘米,宽约40厘米,高约20厘米。越往上,石头的规格越小,但整个墙体整齐划一,十分平整,让人对当时的建筑工艺叹为观止。

 

  让人遗憾的是,石头垒砌的城墙多处已经坍塌,石块散落在山野中,烽火台的上部分也已经坍塌,上半部分本是用青砖包起来的,但是几十年前,青砖已被村民扒去盖房了。

 

  记者注意到,眼前的山体上,多处裸露着灰白色的石头,且石头呈长方体状,一层一层地叠在一起,和垒城墙用的石头十分相似。向导说,因当地盛产这种石头,故建造长城时,就地取材,直接从山上采挖石头,切割后垒墙。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